标题
标题
内容
赵南成:从唐宋诗词看莲子诗的动静整合之美
更新时间:2018-11-20 来源:广东作家网
有机会拜读了广东女诗人莲子(杨莲英)新出版的《寂静的村庄》诗集,她的诗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吸引我不由自主地读下去,细看了她的一百多首诗作,发现她的诗歌动静结合得好,在从动到静和从静到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美丽婉约、情意绵锦的诗意,她的诗就像她的人一样美丽、秀雅。但发现她的诗不仅有这些丽质,我与她有三年多交往,觉得她决不是一个弱女子,在她柔媚的言谈中藏着一种尖锐和决断,在她柔情似水的诗句中,似乎闪耀着雷电和火光。
一、两首动静逆向的月亮诗
在莲子诗集中,有两首排在一起的写月亮的诗,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虽同为月亮,但美学结构却是相反的,给人的感觉也截然不同,前一首温暖,后一首冷酷。
月亮
初夜的月
与你不期而遇
你高冷、炫酷地悬挂在半空
两万四千多个日夜
盼来了你最亲
最近的爱抚
大而亮的月儿
你是我的眼
满载着岁月沧桑
亦承载着对美好的期许……
偷月
无意间
我盗走了月亮
直到嫦娥怀抱玉兔花容失色
在门外疯狂地敲门
我还喝着咖啡
听着音乐
在阳台一角
用汤匙切割弯弯的月牙儿
第一首从动而静,给人越来越远的感觉,这是真正的“诗与远方”。第一节人与月的“不期而遇”是一个对比,月亮的“高冷、炫酷”,盼来了“最亲最近的爱抚”,动的过程是由冷酷而温柔;到第二节!月儿成为我的眼,天人合一,融合了过去的沧桑和未来的美好期许,宁静而优美。
第二首是盗月,因为是“无意间”,所以是一个静的环境,偷盗也是在悄悄地进行,非静不可。但到了第三句,就开始剧烈地动了起来,门外嫦娥的疯狂和门内我“喝着咖啡”的优闲形成对比,到最后“用汤匙切割月牙儿”就从优闲变为暴力,动得有点残忍了,这种由静而动也是天人的关系,但是“切割”,听以不是“天人合一”,而是“人月分离”,是流血的动。
我觉得第二首的结尾有点触目惊心之感,在莲子的诗集中,不时有类似的结尾。如“看自己心路的崎岖灵魂挣扎和燃烧的欲望岁月无痕却将生活咬得遍体鳞伤”《夜游》;“有时候真想清除记忆的碎片然后藏好经年做个绝情的人”《无题》;“我听到了翅膀拍打云彩的声音听见一群鸟儿的啼叫我走进了天空差点儿被云端里的卡车撞上”《手机用户》。这种惊心动魄把诗歌推向了极限,尤其在结尾采用这种言语方式,使人感到了冲击力,加深了人们对前文纯美婉约的印象,又余音缭绕,充盈了言外之意和言外之美。顾随大师说:“诗人对人生极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又极冷酷、残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欣赏人之所不能欣赏,须于二者(同情与冷酷)得一调和。极不能调和的东西得到调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艺术境界。”可见,莲子是“调和”的高手,具有较高的诗歌造诣和敏锐的诗的悟性。
二、由此想到两首写爱之分离的结构相反的古诗词
同一题材而相反逆向的结构,从而产生冷酷和温柔的异动,在唐宋诗词中有不少例子。其中成为经典的有宋朝秦观的《鹊桥仙》和唐朝韩偓的《别绪》,前一首是从动到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词的上片写得是夜空美景,这本来是静的内容,但秦观却赋予动的元素,纤云弄巧之“弄”,飞星传恨之“传”,使纤薄的云和闪烁的星充满动感,动词后面一个“巧”,形容云之绚丽起伏而产生变幻之美;同时,“巧"字还包含了民俗之美,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因为是织女的佳期,民间风俗于当晚陈瓜果于庭前,年轻女子则要拜新月,在月下穿针引线,以乞得未来幸福与心灵手巧,称之为心灵手巧,既写云彩的千柔多姿,也写女子的心灵手巧,采用“相关”的修辞,使首句之动含有丰富内涵,有先声夺人的气势。第二句动词“传恨”之“恨
”,则用了拟人手法,把流星看作爱的使者,暗指飞星所“传"的是牛郎织女离别之苦,于是,黑暗深远之幽静涌动着离愁别恨,紧接着“暗度”迢迢银汉,愈加动起来,成为风云万里之动。秋于五行属金,后两句写金风玉露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秋夜画面,金色亮丽之风、温暖晶莹之玉“一相逢”,便具有金的质感和玉的纯洁,注意这个“一”字,加强了动的(相逢)的气势和效果,形成了艳丽、温柔之动,把牛郎织女的“鹊桥会"推到了“胜却人间无数”的美之极致。上片依次写了静中之动、长距离之动到夫妻一年一度难得相会美好之动,这种动感的加剧,升华了诗意,使广阔深远的银河星系与情人相会时悲喜交集之动相呼应,天之动深化心之动,心之动充盈天之动,使浩瀚星河也脉脉含情,情景交融,营造出冰清玉洁而婉约温柔、脉脉情深的意境。
上片从云星之动而扩大至人间无数之动,天地之动、天人之动、点面之动(从牛郎织女相会而到七夕情人节)、昔今之动,直到“无数”之动,动到极致,于是转到下片,做到了周敦颐所讲:“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头两句写水、写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水、梦乃阴性的东西,于是,上片之“动极”开始“静”下来了,“静而生阴”,产生了水梦般缠绵而柔软的诗意,人称秦观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政”,这两句就是很好的例子。“忍顾鹊桥归路”承接上两句,感叹七夕佳期来去匆匆,不堪回首,用反问句强化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缠绵阴柔之美,有不堪回首之意,出人意料的是未二句一转,“两期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雾雾”,此处有条件地否定“鹊桥会”,分离便分离,只要情爱久长即可,从前文之动到结尾之静,从形之相见深入到心之思念,最亲密的关系是真心相爱,这是柔情如水的美,“静而生阴”,这种阴柔之美,成为爱的警句,抚平了分离的伤口和思念的痛苦。
而韩偓的《别绪》却是从静到动的典型。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十句,前四句写别离后的状态和心情:“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已回花渚棹,悔听酒垆琴。”“愔愔”指安静无声,再加一个“静”字,首句就写分离后之静,第二句走向内心,愁“入心”,也是静,三、四句有些动,写他为了排解忧郁也曾找其他女子陪伴,但无作用,“悔听酒垆琴”,这也是动中有静,不如不听琴。这是一个思前想后的过程,终于迸发出了斩钉截铁、充满力度的诗句(五、六、七、八句),“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以霜露寄离别的恨,此恨因不知以后可否再见面,所以是撕心裂肺的,“菊露”句以菊花之坚贞写露水,而一个“凄”字,连罗幕也悲伤起来,伤心之美;霜雪如梨花带雨,连锦锻床被也泪湿冰凉,冷得使人受不了。凄清绝望的环境反衬出这两句誓言“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随”,十个字充满力度,“独宿”连用两个入声,短促有力,浊得很,“到死誓相随”,后面四个字是齿声字,如同咬牙说出,向天地发誓。这使人想起了汉代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前面三句正面呼喊,后面连用五个比喻,也就是举出五件出人意料的非常之事作为发警的前提,这种惊人的逆向想像,更加证实“乃敢与君绝”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欲与君相知”的爱情宣誓在天崩地裂中更加坚定和牢固了。“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随”也包括了这种内涵,这种誓言般的爱情表白,惊天地,泣鬼神,达到了惊天动地的境界。关于诗歌中的动与美,往往有两种不足:有力的,常常不够美;美的,常常不够有力。《别绪》中的这四句,如顾随大师评价:“真有力,而真美,这样成诗,真难得”。理想主义常常容易折断,而此四句既一往情深,又一往无前,痴情,又勇毅,难得两全。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抒情诗人”的冯至,其诗集《无花果》的卷首,也正是用这四句。
《别绪》中的最后四句,是前面誓言般的四句所形成的动之美的延伸:“月好知何计,歌阑叹不静。山巅更高处,忆上上头吟。”但决心虽下,美丽的月色却难以自处,于是唱起歌来,唱完又忍不住叹息起来,因为回想起和心爱的她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情景。兜兜转转,对她的思念挥之不去,越来越深,“至死誓相随”的引发的动荡,更加扩大和延伸,这种催人泪下的纯美之动,向着宇宙深处伸延,也同时走向心中最柔致的深处。此诗从静到动的美感,因冷酷的决心和温柔的思念的异动和融合,产生了一种令人难忘的、雄奇的乃至神奇的意境。
三、动而美的结尾往往出采
综观莲子的两首月亮和写分离的两首古诗词,从动到静的诗意往往是秀雅的优美,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或婉约,或者一种大写意的美。如脍炙人口被誉为“七绝神品”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弄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写琵琶歌舞所引起的“边愁"之动,从今到古,从家乡到关山,牵动万里,纵横古今,起承转合,第四句一合,一抬头,仰望长空,“高高秋月照长城”,听觉转为视觉,静了下来,只见长城盘旋在万山丛中,蜿蜒千里,一直延伸远方,一轮秋月,是内心愁动极致而产生一种空的感觉,一片苍凉,既空旷,又寂寞,无比阔大,无比单调,只有戌边战士才感觉到的渗和着雄浑、绝望、希望、悲凉、决断的“空”。
这种从动到静的佳句,当然难得。但由静到动,更难得,而产生的效果,更有震撼性。
莲子诗中,在结尾处有不少由前文之静带起来的“动",如《小镇》:“在街道转弯处一辆三轮车摇摆晃晃往前赶然后路灯一下亮起来了”多么好,全首诗充满温暖、光明。又如《夜游》:“岁月无痕却将岁月咬伤”,一静一动,动得冷酷而惊心动魄。
莲子诗中结尾处的动,如再能有哲理性,做到冷酷和温柔结合而异动,就更好了。请看舒婷的《神女峰》: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场
结尾的两句,悬崖“展览”是冷酷无情的,在爱人肩头“痛哭”是感人温馨的,冷酷和温柔的结合与异动,使诗在动中升华,以深刻的人性和对封建势力的批判性而打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
《神女峰》的结尾表明:动而美,关键是异动,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换位而动,这样就使诗具有深刻性。20l8年大暑之夜,我和诗人马龙飞在星巴克谈诗,他多次赞扬我的短诗《一种感觉》:
如神话中的吉祥鸟
可遇而不可相求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体验
有人用一生的时间寻找
当感觉如幸运的阳光
照亮你寂寞的心头
就会有另一颗心向你靠近
直至完全融成恋曲一首
要用全副身心去弹奏
要用整个灵魂去感受
似春风却带雷霆之力
如鲜花却像磐石般永久
马诗人说,最后两句,每句都是两种相反的意像,春风和雷霆是柔刚对立的,但因为和风细雨渗入心田,所以柔软的力就变成了强大的雷霆之力,这就是异动,最后一句也是对立的,鲜花之娇艳是短暂的,但这种温柔之美给人强烈持久的印象,所以“像磐石般永久”。这样的异动就整合出诗意,写出了至美至善、身心融合的爱情。黑格尔说“表面的东西是最深刻的。”美国麦克利什、卡洛斯等诗人讲,诗,不是观念,诗也不是思想,诗就是在那里。有的诗评家指出诗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在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中,诗造就了一种存在。《一种感觉》是完美爱情的存在,我未写出来之前,甚至在一千年前,它就在那里了。莲子的《偷月》,写了失去美丽的痛苦,这种“切割”之痛,也是早就在那里了。如此类推,《神女峰》、《别绪》用动而美的诗句写对爱的追求,也是异动中的生成性,用诗的能力把万物间隐秘的能力揭示为一种视象,即“在那里”的美。这已经契合哲学了,可见,动而美的出采之处,就是诗意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诗意化的互动,或者叫异动。瞧,又异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