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陈玺:探索跨越时空的现实主义创作

更新时间:2018-11-16 作者:陈琬莹 龚名扬来源:南方+

“陈玺就是茨威格所讲的‘以叙事手法塑造世界’的人。”11月11日,陈玺长篇小说《塬上童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家》杂志社主编宗仁发如此评价。

去年6月,陈玺近八十万字的煌煌大著《一抹沧桑》由作家出版社付梓发行。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蒋述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作品的主题格调高雅,故事性强,语言纯正,人物形象生动。文学就是人学,《一抹沧桑》最重要的收获,是在人和历史的结合描写中,塑造了几个真实又具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这些人个性鲜明,构成了独特的中国百姓的群像。 

《一抹沧桑》是东莞市文化精品项目。节选的中篇小说序列,先后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家》和《飞天》等杂志刊发。小说《一抹烟尘》被《小说选刊》转载。凭着这些厚重的成果,2018年7月,陈玺被列入2018年度“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近日,南方+对陈玺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学的体悟,以及新的创作计划。 

因代际疏离感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一抹沧桑》厚重大气,缤纷万端。小说时空跨度长,人物多,底色是关中塬上的文化韵脉。 

“内心一直涌动着对于故乡的眷恋,那方水土上伴着我成长,赋予我人生底色的人和事,一愣神的间隙,就会在我的眼前飘动。我的生命记忆,幸运地契合了中国从‘文革’后期的政治风暴,到改革开放前期的僵化沉闷,又见证了开放的过程,还有南粤文化和关中文明的交融。”谈及文学创作的时候,陈玺说。 

陈玺在陕西乾县的黄土地上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从记事起,他便跟着身为饲养员的爷爷走街串巷,听老一辈人讲历史、话家常。《一抹沧桑》的人物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到,文本浸泡着生活的本真,契合着往昔记忆,好像将我们拉回童年。 

今年6月,陈玺长篇小说《塬上童年》刊发在《中国作家》文学版2018年5期,作品发表后引起文坛广泛关注。小说以懵懂少年的视角,勾勒出了乡间孩童嬉戏的童年岁月,描绘了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塬上全景风情画。

在研讨会上,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谈到,作为同属一个时代、都经历了乡村1970年代的人,读这部小说有些篇章几近落泪。“书中所写的不仅是一种文明与文化地理,更是一种童年与乡村的记忆,充满了泥土的气息、童年的苦涩与陶醉,细节细腻之外更有厚重。”

“父亲跟我所讲的童年,我感觉那就在身边。中国农业社会时间很长,爷爷的童年、父亲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是高度契合的,因为社会是处于渐变、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如今我们和孩子讲童年的时候,由于社会的剧变,几十年就把我们以往的童年,变成一个遥远的过去,找不到痕迹,我们给孩子讲述的童年,在他们的生活中体悟不到。”陈玺说。

在他看来,社会进步是好事,但是代际的传递已经产生了割裂。他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想告诉现在的青年人,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孩子他们的乡村故事,他们的困苦、期待、饥饿和朦胧的忧郁,通过儿童的视角,去反映欢乐和悲伤的生活状态。

以现实主义逻辑思考未来“仿真人”问题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陈玺并没有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呆着。

“东莞市一直在讲机器换人,这种理念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这让我想到很多东西,潜在的思考被激发出来了,我要写一部作品,主题是科技的发展让人类产生的困惑。”陈玺说,他把这部作品命名为《捣开上帝的魔盒》。

作品描述的是100年后,有一家高科技公司,在仿真人领域具有垄断地位。仿真人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作品中所展现的,是仿真人与人类一起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细节,其中涉及到法律、宗教、观念和社会控制的问题,是未来生活场景想象的图解。

 “仿真人和人类越来越接近、高度融合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包括脸谱的使用权、感情的问题、宗教冲突的问题。”陈玺说,他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怎样的状况,很多年以来机器人从理性的层面都远强于人类,而在情感、信仰、艺术等非理性的方面,如果未来能够通过逻辑和运算来进行模拟,那将产生怎样的问题? 

在他看来,自己的这部新作并非一部穿越的、完全虚构的作品,而是基于思考、还有科学推演而创作的,是有逻辑和思考的。

“比如儒尔·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未来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猜想。现在的一些作品只专注于故事的精彩,而对未来社会构筑的科学性、实证性和理性有所忽视。”陈玺说,他是用比较严谨、有逻辑的方式去写,对情节做理性的过滤。

陈玺以前写的都是过往的故事,而这次写的是未来,他希望藉此不断挑战自己。 

写作改变作家的人生体悟

在《一抹沧桑》后记中,陈玺写道:一稿落笔,我长长地喘了口气。两年间,我仿佛重新走了遍成长之路,解开了数个少年时懵懂的困惑。我感到生命厚重了一些,因为我书写了赤黄大地上,如蚁一样千百年来支撑着民族前行,并被历史的印记长期忽视的一隅苍生。

 谈及自己的写作体悟,陈玺说他写作这些年通过作品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的过去的、现在的或者是未来的画卷,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本的丰富、多彩,以及作者对问题的思考。 

“作者写作到了一定的程度时,要有大爱之心。比如我写悲剧的过程中,对人物、事件的动因等,都融入社会的爱在里面。在分解那些看似悲凉的,让人心痛的故事的时候,希望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悟。”他说。 

陈玺希望大家通过读书,能够勾起对社会过去的回忆、感悟。而他在作品中,含有淡淡的或明或暗的人性光芒,这都是他人生的体悟。通过写作,作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多彩,这些都将传递给读者。

他说,每个作者都在观察社会,观察每个人物命运的潮起潮落,而自己的生命意识、感悟,可能不自觉地会发生改变。“用通俗的话来说,活开了。”

陈玺认为,在构建人物事件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思考,融入了作品中的人物的人生中。“在若干个轮回后,你就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写作,可以在多个坐标里面对生命的历程进行思考,从而抛弃偏执、单一和程序化的东西。” 

东莞为文学创作者提供良好土壤

10月下旬,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到任,正是热爱文学、为东莞文化笔耕不辍的陈玺。“要像雕琢一块玉、打磨一颗钻石那样,让东莞作家的每一个面都发出光芒。”

东莞作家“打磨计划”开始了。在陈玺看来,东莞具有深厚的文学土壤,东莞的作家群来自全国各地,正如东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而东莞作家群落的构成,充分彰显了东莞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方文学有了层次感,城市形象就出来了”。

“东莞的作家来自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种经历。而东莞不像一些省会城市有专业作家,东莞的作家多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写作。各个镇街对文学事业的重视、厚爱和扶持,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阶层、不同写作偏好的文学爱好者在东莞的立足、生活和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说。

陈玺表示,东莞文联接下来将通过推出新媒体版名家精品、沙龙论坛等举措,加强对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爱和扶持。

“计划通过新媒体,摘录东莞名家作品的经典段落,以短快精美、接近生活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另外是拟邀请中国文学界的名家来东莞举办沙龙论坛,把顶尖活动带到东莞,也让东莞文学与全国接轨。”他说。

对于入选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陈玺对东莞市的重视和厚爱表示感谢,更是积极承担起了推动东莞文艺创作的责任。

“我会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写作,通过文联的实际举措,以不辜负这个名家的称号,为东莞擦亮文学这个城市文化名片,尽自己的一分努力。”他说。 

人物简介

陈玺,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中作协会员,律师。1989年起在华南师大任教,2007年至2018年10月任东莞市工商局副局长,2018年10月至今任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著有长篇小说《暮阳解套》和《一抹沧桑》,其中《一抹沧桑》是东莞市2016年度的文化精品项目,获东莞荷花文学奖。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家》和《飞天》杂志发表多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