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新书架

冯娜 | 《寻鹤》

更新时间:2018-10-23 来源:广东文坛

微信图片_20180918113651.jpg

●作者简介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寻鹤》等诗文集多部。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等奖项。参加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

《寻鹤》一书作为“第2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由谢冕先生作总序。 该书共收录了诗人创作的100余首诗,集中展示了诗人近年来的创作实绩。诗歌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和撞击、风物人情、现代生活等等;诗歌不仅发掘日常生活的精妙瞬间,还对自然、历史、生命、时空、人类文明等命题进行了深刻的体察和思考。正如批评家刘波所言,“冯娜的诗有着‘经验自我’的独特视角,她试图借写诗来建构个人的主体性,发现并呈现个人对自身、对他人乃至于对整个世界的深情”,“她的诗不是以女性的直觉,而是以诗人的敏锐在激活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性。”冯娜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层次和视野展现了一个在现代都市生活的白族青年、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心灵风貌。

●名家点评

在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沉静的书写可以带给诗歌以深度和温度。冯娜是一个融合着沉静与沉思品格的诗人,她的语调是简淡的,然而在简淡的语气下包藏着她对事物悖论性的认识。  ——西南大学教授、诗评家 蒋登科

冯娜的诗歌最鲜明的特点,或许就是存在于她诗歌中对生命的信念。在一个信念溃败的时代,这批有着信念的激情与力量的诗歌,就显得弥足珍贵。 ——中山大学教授、诗评家 谢有顺

在真实与虚化中,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具有了来自于冯娜个人而又超越了个人的普世性经验。正因如此,冯娜的诗歌语言既带有知性,又带有来自于个人经验的诗歌之真。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诗评家 霍俊明

听说你住在恰克图

水流到恰克图便拐弯了 

火车并没有途经恰克图

我也无法跳过左边的河  去探望一个住在雪里的人

听说去年的信死在了鸽子怀里

悲伤的消息已经够多了

这不算其中一个

  

听说恰克图的冬天  像新娘没有长大的模样

有阳光的早上  我会被一匹马驯服

我迫不及待地学会俘获水上的雾霭

在恰克图  你的

我多需要一面镜子啊

驮队卸下异域的珍宝

人们都说 骰子会向着麻脸的长发女人

  

再晚一些  露天集市被吹出一部经书的响动

你就要把我当作灯笼袖里的绢花

拍拍手——我要消失

再拍一拍,我变成灯盏

由一个游僧擎着,他对你说起往生:

  

水流到恰克图便再也不会回头

你若在恰克图死去  会遇见一个从未到过这里的女人

寻鹤

牛羊藏在草原的阴影中

巴音布鲁克  我遇见一个养鹤的人

他有长喙一般的脖颈

断翅一般的腔调

鹤群掏空落在水面的九个太阳

他让我觉得草原应该另有模样

  

黄昏轻易纵容了辽阔

我等待着鹤群从他的袍袖中飞起

我祈愿天空落下另一个我

她有狭窄的脸庞  瘦细的脚踝

与养鹤人相爱    厌弃  痴缠

四野茫茫  她有一百零八种躲藏的途径

养鹤人只需一种寻找的方法:

在巴音布鲁克

被他抚摸过的鹤  都必将在夜里归巢

疑惑

所有许诺说要来看我的男人  都半途而废

所有默默向别处迁徙的女人  都不期而至

我动念弃绝你们的言辞  相信你们的足履

迢迢星河   一个人怀抱一个宇宙 

装在瓶子里的水摇荡成一个又一个大海

在陆地上往来的人都告诉我,世界上所有水都相通

云南的声响

在云南  人人都会三种以上的语言

一种能将天上的云呼喊成你想要的模样

一种在迷路时引出松林中的菌子

一种能让大象停在芭蕉叶下  让它顺从于井水

井水有孔雀绿的脸

早先在某个土司家放出另一种声音

背对着星宿打跳  赤着脚

那些云杉木  龙胆草越走越远

冰川被它们的七嘴八舌惊醒

淌下失传的土话——金沙江

无人听懂  但沿途都有人尾随着它

接站的母亲

一群人中她的身影最安静

除了出生那一回  我的车次从不早到

每一趟车都掠起一阵风

只有她不被吹拂

远行人都毋须怀揣时钟 

命运的特赦是往返于彼此平安的目光


我在车上多站了一会儿

她的头向车道左方微仰着

我想起抵达珠穆朗玛峰的那个黄昏

在那承受亿万年隆越的洪荒

每一块化石都刻满温柔、衰弱、忧惧……

我站在天空底下

一只鹰沉默地飞向旗云

它的心事  我都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