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巫丽香 | 《故土家园—— 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纪实》
更新时间:2018-08-08
书名:《故土家园—— 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纪实》
体裁:长篇纪实
字数:220千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8年5月第一版
近日,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河源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河源广播电视台记者巫丽香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故土家园——— 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纪实》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品通过百位移民口述跌宕起伏人生故事,全景式展现了新丰江水库10多万移民60年来迁移故乡、融入他乡的不平凡历程,刻画出移民群体“于艰苦中奋力拼搏,于平凡中彰显高尚”的奉献精神,讴歌普通群众 “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10多万移民迁移故乡支援水库建设
1958年,为了支援新丰江水库建设,库区10.6万群众需要迁移世世代代生息的家园。为了还原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的人生历程和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从2015年3月开始,作者先后到河源埔前、高埔岗、仙塘、锡场等10多个镇,惠州稔山、龙溪、小金口,韶关一些乡镇、矿场、林场实地采访,重走一遍当年移民迁移的路线,采访近百位移民,聆听移民及其后代的口述,亲身感受移民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对故园的恋恋不舍,以及不断融入迁入地的过程。在书中,作者还拿出很大篇幅讲述各级党委、政府的移民安置、关怀、发展工作。60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长期扶持、关爱下,新丰江水库移民生活不断改善、走向富裕。
全书中,带有时代纹理和细致入微的“在场讲述”,小说一样的叙事方式,串联起移民生活的众多细节和片段,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现场感、故事性。
传承故乡风俗,感恩“第二故乡”
惠州与河源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历史上河源还曾属原惠阳地区管辖。因此,新丰江库区建设之初,一部分移民迁移至惠州,大约也有便于安置的考量。本书第六章《移民荣耀》,讲述了迁移至惠城区小金口红旗村、博罗县龙溪镇岐岗村、惠东县稔山镇新村的移民及其后代不断融入当地、开拓创业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红旗村村民早已过上富足生活,还自觉传承舞麒麟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岐岗村抓住机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数十家企业,建起新丰江移民历史文化展览馆,启迪后人不忘来时路;新村移民及其后代致富之后不忘“第二故乡”,纷纷为村里修道路、建学校,设立教育基金会,奖学奖教。
迁移至惠州的移民,距离原住地较远。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当时,他们的故土情结十分浓烈。作者多次来惠州采访,和移民及其后代面对面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乡音不改,把他乡叫成了一个个熟悉的故乡。”寥寥数语,移民对故园的情思、为水库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10多万移民凤凰涅槃,他乡早已变成故乡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生活圈很小,要迁往陌生地方,不仅仅面临陌生环境的适应,也面临心理的调适。《故土家园》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浓墨重彩描写移民们的“大迁徙”,也将细微、体贴的笔触探进移民们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复杂的内心世界:最先是对故园的恋恋不舍,然后是对未来的迷惘,最后是对他乡的逐步认同和最终融入。正如作者所言,“一个甲子的时间,10多万移民群体凤凰涅槃”。因为真正走进移民们的内心世界,作者笔下的移民才有了时代化、立体化、个体化的呈现,移民们的奉献精神、家国情怀才有了基于各种现实生活而又最终“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合情合理诠释与解读。
几十年来,融入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除了关心移民的生活、生产和发展,也对移民的心路进行了持久、细致、温润的导航和调校。而这也是移民及其后代今后能够真正融入迁入地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唯其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理性而从容地回望过往,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坐标上建构起新丰江水库移民的整体人格形象,让后人去感怀、思考、铭记。 (鲍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