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温远辉:白衣莲花,献给人间天使

更新时间:2018-07-02 来源:广东作家网

散文集《最美的年华——一名资深护士的日记》是一部纪录和表现当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生活,尤其是护理工作的非虚构作品集。作者张红霞(一然)是生活工作在广州,坚持业余创作多年的诗人、作家,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副主任护师。她以自己第一线工作的真实体验,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可靠精彩的案例,丰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护理工作的真实内情,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医护工作细节的神秘面纱。作者以作家的情怀,运用清丽生动的文笔,细腻真切的心理感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直观生动的场景,刻画了一个个亲切可爱的年轻护士的形象,在写下她们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着力表现她们丰富的情感天地,努力展现她们朴实纯真的心灵世界。

大约三年前,张红霞应一家影响不小的报纸之邀,开设“护士日记”专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或长或短,以日记体的形式,随笔散文的笔调,写下了她身边护士同事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因为写的真切,因为是人们关注好奇的医院的事情,当然还有文笔能够感染人,所以,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被包括今日头条等多家报刊转载。记得有一次,红霞对我说,作品又被转载了,还有同事读到后给她留言说谢谢她写出了她们的心声,她说她真的很激动。我明白,对一个从事多年创作、作品已被转载过的作家来说,又一次新的被转载,尚不至于这么激动,她激动的是她宣传打造护理文化的努力,开始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了。这些年,她孜孜以求的是能够将护理文化好好地总结定位,归纳出体系,提炼精髓,将之提升到新的高度,让社会对护理工作有文化上的体认,让护理界形成更好更强的文化自信氛围,以此来抗衡价值缺失的现象。红霞连续两年张罗举办羊城护理文化论坛,目的也正在于此。这本书里的许多文章,都是在“护士日记”专栏发表过的。在书的《后记》里,作者专门回答了她为什么要开设“护士专栏”写护士日记的缘由,披露了她创作的心路历程。这是欣赏解读这本书的一把钥匙,值得在读作品前先来阅读。

说到护士日记,我想起15年前非典的那段日子,有一位美丽慈悲的护士长叶欣,倒在了抗非典的岗位上,她的塑像,至今仍竖立在二沙岛的中医院里,让人在她的塑像前静静打量、默默悼念时,仍不禁要对她的精神意志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所医院增添了敬意,增添了信任。还有一位护士长张积慧,写下了《护士长日记》,几乎精确地纪录了抗击非典的全程,生与死的搏斗,流言恐惧和英勇抉择,职业操守的力量,牺牲精神对怯懦的战胜,团队的温暖和勇气,智慧和担当,为永诀而洒的泪水,掌声和鲜花……今天又读到《护士日记》,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的表述,但相同的是,都是由护士长所写,都是关于护士的真真切切的故事,都一样能触摸人心,让人感动。

对护士职业认识的高度和对护理工作价值把握的深度,会影响作家的认知能力和关注范围,从而影响她的观察角度、对材料的选择,以及主旨的确定、情绪的表达。张红霞对护士职业和护理工作有着长期的深入的思考,她专门写了一篇《护士的价值》,追问“何谓护士的价值,护士的价值如何体现?”为此,她专门上网络搜索资料,发现护士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并不高,而且原因复杂,被尊重认同的问题,劳动价值体现的问题,上升渠道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等等,带着这个凝重而迫切的话题,第二届羊城护理文化论坛专门就此展开讨论,受邀参加讨论的人员,除了临床一线的护士之外,还有诗人、作家、媒体人。红霞将这些都写进文章里了,但她不说教,不匆忙下结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不去故弄玄虚,而是一方面讲说自己的经历,另一方面引用别人的观点,娓娓道来,自然亲切,朴实之中而有蕴藉之味。

《护士不只是打针吃药》《午后的病房》等文章,都是回答作家在这方面的思考的。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来巧妙地回答作家的思考的。

除了善于讲故事,红霞还特别注意细节的表现。她说“在细节上着眼的护士才是好护士”,护士要培养对细节敏锐的观察发现能力,以护士为表现对象的文章,当然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作家常常通过写活细节来达到渲染的、传神的效果,比如,护士的帽子、衣饰,狭窄的换衣间,提灯查夜,手的变化,眼神,一朵花,一缕阳光,等等。正是细致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她才能发出独特的感慨:“护士办公的地方,就是一个硕大的天然病房”,“对护士来说,怀孕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哀愁”。

这本书的主调当然是积极的、乐观的、健康的、向上的。作者在文章中不断强调这些观点,“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是健康的守护者,又是健康教育者、管理者”。她引用病人在给她的信里所说的话,“如果说医生们像‘山’,给人刚强的依赖感,那么护士们则是‘水’,给人柔和的呵护感”来强化阅读印象。她强调“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多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她进一步表述:“美国医生特鲁多有这样的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广为流传,讲述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境界,成为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我们也常常提醒自己那样去做,尽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书中裒辑的文章近60篇,虽然几乎都是聚焦于医院,都是围绕护士生活和护理工作,围绕对护理文化的思考来罗织文字、敷衍成章的,但并不显得狭隘,并不枯燥,原因不仅在于上面所分析的有那些优长之处,还在于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生死的,面对病痛的态度,面对死亡的态度,还有医患之殇,还有除了要面对医闹医暴这种“突发性威胁”外,还要面对化疗药物的“持续威胁”,此外,护士的怀孕、失恋、辞职,子女家庭,红包的处理方式,护士的24项基本操作,等等,无一不是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张红霞是诗人,诗人的文笔是优美的,情感的抒发会更秾烈一些。不少篇章都处理得相当优美,像《与一缕阳光相遇》,优美如朝阳,带给人暖意。《走进生命的低谷》富于哲理启迪。《美丽的丹凤眼》则如一幅人物素描,生动传神。就连文章的题目,不少也取的富有诗意。比如“提灯的女人”,“仿佛莲花一般的手”“手术刀的温情”“晨接班”“花朵与泪水”“除了护理,我还有诗歌” ……读来如咀嚼橄榄,滋味奇妙。

张红霞有一首诗《最后一个童话》写到:“我穿越河流,飞奔进入草原腹中/在蒙古包上空,转身/像一匹被训练过的野马”“我的眼睛近视叠加损伤/最后一个童话,我胸膛的细胞不断分裂/装满了莫日格勒河的弯曲”远在草原,她还是忘不掉她的专业和工作,联想到的还是和生理病理有关的“细胞”“眼睛近视”“叠加损伤”,所幸,她还渴望穿越和飞奔,她还有童话。我想,护理文化就是她的童话。真诚地祝愿她,在最美的年华,拥有美好的童话!

张红霞简介

笔名一然,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广东新丰人。先后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附设卫校、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供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届羊城杰出护士,羊城护理文化论坛发起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信息时报》专栏作家。作品在《诗刊》《星星》《诗林》《作品》《羊城晚报》等多种刊物发表。作品入选《中国新诗年鉴》等多本选本。新书《最美的年华——一名资深护士的日记》于2018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