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新书架

陈露∣《我歌且谣》

更新时间:2018-06-07 来源:广东作家网

图片1.jpg

散文集《我歌且谣》

作者:陈露

出版:团结出版社  2018年1月第一版

ISBN :978-7-5126-5839-4

定价:30元/册

内容简介:

陈露散文新著《我歌且谣》是作者探索“本土书写”的成果。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我歌且谣》是作者对家乡清西平原少时记忆的抒写;对这片土地之上的历史追寻;对这片土地之上先民与父辈的致敬。下卷《我意方远》是作者近年尝试“本土写作”的表达,由此对本土文化的追问与思考。正如江冰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从大都市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到小乡镇,从小乡镇到传统村落——人生的轨迹与精神的轨迹,交叉、纠结、交流、互动,由此给予了散文创作一个比较开放的空间,大起大合,穿越时代,翱翔历史天空。故乡马头岗古墓的不断追寻,奇特地缠绕在记忆的深处,并不时叩击诗人敏感的内心,由此有了恍若前世、文若华彩般的呼唤!”

作者简介:

陈露,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清新区文联副主席,并为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校外导师。2016年入选“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作者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多年,先后出版了诗集《岁月无题》;散文集《驿外桥边》《鼓舞》;传记文学《追寻北伐铁军精神——辛亥百年·陈可钰将军传》;民间文艺《家园记忆》《中宿古县:失落的七百年时光》等著作。近十年来,作者专注本土文化研究与本土文学创作实践,该散文集《我歌且谣》体现了作者在“本土书写”的思考和探索。  

名家推荐:

清西平原上的追风少年

——序陈露散文集《我歌且谣》

江 冰

陈露本质上是一位诗人,抒情状态、行走大地、不懈思索、灵魂躁动于乡村与城市之间。2012年,第一次去清远参加他的作品研讨会,发现他身上两个特质:意识徘徊——他在广州工作过,大都市找不到北,痛苦犹豫中回到了他的故乡清西平原;寻根冲动——他的文章中矗立着追风少年似的形象,经过若干年的洗礼,愈显突出。他充分发掘了自己的内心,原来那种模糊的隐约的寻根冲动,在不断倍增理性的行文中,俨然成为作品的定海神针。

作者动用了家族记忆,动用了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经验,动用了人到中年最宝贵的人生体悟,进而找到了一种精神通道——与故乡、与本土、与传统、与清西平原、与个人血脉——一种纽带般紧密的联系。他的作品始终有一个“禾楼歌”情结。这个情结上叠加了陈露作为60后的成长背景:童年记忆,十年动乱,80年代思想解放,90年代个体探索,2000年以后精神提升。从大都市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到小乡镇,从小乡镇到传统村落——人生的轨迹与精神的轨迹,交叉、纠结、交流、互动,由此给予了散文创作一个比较开放的空间,大起大合,穿越时代,翱翔历史天空。故乡马头岗古墓的不断追寻,奇特地缠绕在记忆的深处,并不时叩击诗人敏感的内心,由此有了恍若前世、文若华彩般的呼唤:

我是哪个部落的王吗?我是哪个部落的战士吗?2300年前春秋战国末期,与此相关五岭关山的南蛮之地,有一处未名的原野,是等待着我的到来而存在吗?······我是楚人出逃的那支贵族吗?我害怕宫廷斗争,我没有屈原的才华与政治情怀,我只喜欢我的音律。我在出逃的那个风高月黑的晚上,依然不忘把楚人最动听的乐器带上······水深浪急啊,百回千转,峡谷高耸,九死一生,······登上高岗俯瞰,眼前沃野连绵,百里平川。比家乡楚地更加开阔······从此,我在这片土地上带着族人劈耕荒蛮。我把登岸的那座形似马头的山岗命名为马头山,并在这里重建我的部落。

我发现陈露的性格是有反差的,这种反差表现于各个方面。比如说他有父系家族所赋予的乡村质朴,有母系家族所遗存的乡村士绅传统,还有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60后文化人,在中国大陆思想解放运动中所获得的思想启蒙,以及近年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田野调查工作的现场体悟,还有他作为一个文化馆长在社会基层的各种观察与领悟——我由此揣测大陆乡绅知识分子在今天延续传统的可能。在陈露笔下,外婆与母亲以及外婆亲弟弟——我的舅公,显然昭示着一种缘由乡村的传统:文雅而人性。尽管陈露没有深究,却让我心中凛然:会讲流利英语的舅公与南乳花生叫卖和禾楼歌声之间有着怎样的人生反差?

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喟叹,给予陈露不尽的亲情。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有亲情灌注的作品,凡是有寻根冲动的作品,均闪烁着丰富而真挚的光芒。否则,不免空泛无力。扎根乡村,贴近大地,体悟本土,同时具有一种更高更广的心境与视野。陈露的不凡之处,就是在一方砖雕、一口古井、一条河流、一个村落中,始终保持着一个思想者的姿态。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兼具实践者与思想者的双重品格。

我尤其喜欢新著上卷“我歌且谣”——追风少年,纵贯古今,穿越历史,守望故乡。文笔挥洒,难能可贵地将抒情、纪实、讲述、议论、描述,多文体表达互文性地交叉相融,超越一般性的乡情抒发,本土思考与传统流贯接通,一如“定海神针”,决定了文章的丰富与深度。与乡村与城市相交地带升华,迅捷抓取人类境遇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千古追问中,获得一种超越本土的文化襟怀与艺术品质。既是本土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个体的,又是人类的。不由地联想起杜甫名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讲冲天气势,后两句则沉郁雄浑,讲含蓄底蕴。当然,并非说陈露已然抵达这种大境界,但他一直在接近,在努力,在提升。信心所在,期望所在,厚望于他:“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7年6月9日于广州琶洲

江冰:大学教授,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专栏作家。出版《当代文学的三次浪潮》《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等著作。2017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