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郭忠衡:寂寂“树人堂”
更新时间:2018-05-09 来源:广东作家网
一
在广西陆川县乌石镇与广东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圩之间,有一个中国保存得最好的四大私人庄园之一——谢鲁山庄。而谢鲁山庄除了四周点缀其间的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绿树丽花,核心景点便是有点书香味的“树人堂”了。其实谢鲁山庄的原名也叫“树人书屋”,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人事的更迭,八十年代作为景点被推出来时,便成了“谢鲁山庄”,而原名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树人书屋”变成今天的“谢鲁山庄”,这名字改得有点莫名其妙,一者完全背离了故主建造的本意,二者也不是以建造者本人名字命名。究竟是以所在地谢鲁村还是以其吕氏祖上名人吕谢鲁命名的,就不得而知了。
来到谢鲁山庄的时候,正是冷雨绵绵的时节。当地介绍者说我来得真不是时候,春、夏、秋三季都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园内绿树葱笼,繁花似锦,唯有深冬时节,草木凋零,游客罕至。但我想我既不是来看游客的,也不是来看花树的,这个季节过来正好。但当我穿过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来到这里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冬的气息,四面环山依然郁郁葱葱。走进大门,人流如鲫,一群群红男绿女正在景点间或指指点点、喧声笑语,或搔首弄姿在拍照,热闹的景象,与“书屋”的气氛格格不入。我不知道他们千里迢迢来这里是参观、休闲还只是为了打发他们温饱后略有盈余的无聊时光。也许是传统读书人的怪习作怪罢,每逢进书院、藏书楼这些雅致之处时,我都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心态、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来仰视的,唯恐自己的喧闹惊吓了沉寂其间的故主。来到这里,我却感到了惆怅。但在这荒僻一寓居然有如此一个幽深雅致的去处,也着实令人倍感新奇。因此,我不再在乎园林风光的绮丽,只在这深冬冷雨中沉淀情绪,品味一段人文历史在这方寸之间的演绎。
二
据考,谢鲁山庄原名“树人书屋”,始建于1920年,历时7年多建成,占地约四百亩,全庄依山构筑,顺山势布局,从外看象一般有钱人家的农舍。入庄方知内有大乾坤。全部设计出自主人吕芋农之手。是根据《嫏嬛记》中描述的仙洞景观及《石头记》的格式,结合苏州园林的特点,依山势层层展开,亭台楼阁,结构别致,并深蕴人生哲理。一楼一亭,一石一池,题留精到,无不体现主人较深的文化底蕴与儒学素养。来到大门楼,有一幅灰制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葩十万本,缀此青山。”点明了园林的主题,接着的二门联“绿树碧檐相掩映,小桥虚阁自高低。”点明了建构特点。在“树人堂”正门上有一联“花色欲迷仙半阁;书声常伴月三更”更是点出了园林的核心特色,即是以花树衬书声,以书声润花色,寥寥数语,立即给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楼一池都赋予了人文的蕴涵。“树人堂”的藏书阁曾藏书数万册,有《万有文库》、《二十四史》、《四书》、《五经》、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诸子百家等珍贵典籍及名人字画等,可惜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空留了一个空荡荡的“树人堂”“藏书阁”供后人凭吊。没有了藏书的“藏书阁”和没有了书声的“树人堂”,尽管终日人流如鲫,笑语喧闹,却依然让人感到了寒怵与凄寂。
除了“一景一题留”式的额匾和联语,单是山庄的建筑艺术就十分令人称道。与一般庄园不同的是,山庄游园处虽有20多公顷的庞大构成,但其中却以原生态为主,依山筑径,甚少人工斧凿痕迹。十华里的步道,顺等高线缓坡而上,亭台景观点缀其间,既有依景点题之功,又有避雨歇脚之效,登高远眺,青翠层叠,令人舒怀。园内建筑的一砖一瓦,飞檐翘角,无不体现主人的匠心独运。山上建庄,用水是个难题,但主人学养深蕴,通过科学布局,使得园中活水长流,清澈可饮。整座庄园,本身就是一本学养渊博的百科全书。
三
“树人书屋”的故主是吕春琯,字芋农,是个“历三朝”的复杂人物,一生中完成了其人生际遇迥异的“角色转换”:晚清的附贡生,民国的大将军,共和国的死刑犯。他是乌石谢鲁村人,清光绪年间的附贡生,因屡试不第,只好纳捐进仕,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才八十斤的他,却因进仕而历任县丞、知州、道尹、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少将军衔),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副总指挥等职,同时经商开矿,可谓官运财运两得意。他虽理财有方,爱财如命。但是,也许正是他屡试不第的缘故罢使他对文化有了一种执着的向往和敬畏。基于这种向往和敬畏的情愫,使得一个负有杀戮使命的将军,倾尽家财,从设计到建成,用了10多年的时间,精雕细琢,修建了这么一座满溢书香的庭院、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圆其未竟的读书之梦,在无意间成就了今天的重要景观。这样的作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也不管其资财的来路是正是邪,用来建造这样一所书屋,把私产变成了人类一种公共的人文财富,总比用于战火或其他用途更值得。所以,就这点来说,其举动值得称道。起码,他把资财化作了一种人文精神的载体,流传至今。
今天“树人堂”已是人去楼空,连阁中藏书也被时代风云席卷一空。只剩下设计精妙的建筑和充满诗意的题留遗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也因为吕氏人格的局限,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他,不可避免地成了朝代更迭的牺牲品,为成就了他的时代殉葬。他的一生,是一个变革时代的悲剧。终其一生,虽曾有守土安境之功,但不能审时度势,犯下了杀戮革命志士之罪,死不足惜。但单从文化的角度,他完成了一个文人难得的抉择,以庄园的形式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
也许是冥冥中一种宿命中的预感,他的“树人堂”留下了遗憾。人老财尽,只完成了一半,正如他在“半山亭”的题联一样“若问前程才到此山一半,寄语来者所期树人百年”,他倾一生心血建造的“树人书屋”变成了今天的谢鲁山庄,非他所愿,亦是他不能预料的。
今天,空了的“树人堂”与空了“藏书阁”,依然散发着一种冷峻的书香,诉说着一个欲言难表的故事,消散在庄园的绿水青山之间。
【作者简介】郭忠衡,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诗选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茂名各报刊。出版了诗歌、散文集《荒草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