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举行开学典礼
更新时间:2018-03-14 来源:文艺报 王觅
三月春风暖,萌发青春活力;大地万象新,孕育希望生机。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又有5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的新学员相聚在鲁迅文学院,开始了他们为期4个月的文学之旅。3月12日,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在京举行开学典礼。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开学典礼,向学员们表示欢迎和祝贺,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谆谆寄语和殷殷嘱托不仅让广大青年倍感振奋和鼓舞,无疑也对青年作家今后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期待。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需要建立起政治和业务素质高,更加专业化、年轻化的新队伍。鲁迅文学院开办本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就是为了加强对青年作家的培养,促进文学领域尽快建立起面向未来、书写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希望青年作家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理解、思考和书写伟大时代繁复多姿的现实,表达和描绘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内心情感,以文学的方式为世界贡献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坚定理想信念,相信文学的力量,信任文学启示人心的意义,坚定地用文学影响和启发今天和未来读者的理想,为他们提供富有精神养分的文学作品;热爱集体,珍视友谊,加强团结,在鲁院静心审视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时代语境中进行更具超越性的文艺创造,让写作获得新的质地,实现中国文学传统的赓续。
胡竹峰、安宁、秦晓、包倬等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表达了对参加鲁院高研班学习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大家表示,鲁院蕴藏着每个人对文学创作的渴求和期待,一定会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勤勉的作风和良好的操守投入到学习研修中去,力求经过此次深造,取得更大收获和进步。
“青春”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生理年龄或人生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当下青年作家生活和写作的现实情境、文学机制、操作媒介与前几代作家相比截然不同,新一代作家内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分化。如今,青年作家有文学期刊、出版、网络、自媒体、多媒体等多种文学生产机制的选择,也面对着批评界、纸媒读者、网络用户等来源不同的评价机制。据介绍,本届高研班学员平均年龄为32岁,全部为“80后”“90后”作家。鲁院将在充分吸纳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届学员的具体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以更好满足学员们的学习研修需求。为帮助学员们实现认识和书写新时代的文学任务,本届高研班的教学安排旨在着力为青年作家们提供思想资源,提高其在现实中创建文学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高研班将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授课,其中既有包括讲座、文学对话、作品研讨在内的文学课程,又有国情时政、大文化、人文科学等内容,以期打开青年作家的视野,详细了解当今时代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优秀思考者和实践者们,如何观察、思考和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如何决策中国的改革事业,如何处理中国经验。此外,高研班还将开设实践课,带领学员们奔赴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缔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大家不忘鲁院的文学传统,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王璇等。开学典礼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