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张闻昕长篇小说《问青春》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更新时间:2018-02-07 来源:广东文坛

11月17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花城出版社在昆明为“95后”新锐作家、该校文学院三年级学生张闻昕举行长篇小说《问青春》作品研讨会。《问青春》2017年7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陈晓明分别作序,作品一推出就引起文学界、教育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十多家媒体发表评介文章,并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为中国好书。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问青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主题、多维呈现复调对话的创作特色、情感饱满收放自如的人物塑造等展开热烈讨论。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玮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说,《问青春》真实还原了一个高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真切地反映了高中生的课余活动,显现出了高中生的天真活泼、青春活力。作者把各种性格鲜明、各种家庭环境的不同人物通过作品一一地刻画雕刻出来,在这种复杂关系中准确地塑造人的艺术能力,是精准且娴熟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彦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秉承西南联大的传统,一直鼓励学生创作。但为一个在校学生举行作品研讨会,在文学院是第一次,在云南师范大学也是第一次。学院希望通过这次作品研讨会,有一批热爱写作的同学受到鼓励,得到提高。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廖琪认为,这部面对现实,寄托了美好思想和理想的22万字小说,以她20岁的年纪来说谈何容易,因而“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作者与自己的搏斗”。“写到最后一章的下午,我在宿舍大哭一场”。我不知她的哭是因为写作的苦和累,抑或是从门洞里终于领悟到人世间许多复杂的真相,但我更相信这泪水更像成人礼的春风化雨,因为她说出了写这本书的心曲:“我爱他们,正如我爱自己”。这么参透世故的哲语,谁敢说出自一个20岁的小女孩。小闻昕迅速地走向成熟了。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庆国说,长篇小说不仅是把生活写出来,更多的是反思,这就需要对题材进行选择,在选择与写作过程中,需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希望有更多文学爱好者们能积极创作。张闻昕很早就开始写作,在此之前就出过书,并发表不少作品,毫无疑问,她有天赋,要珍惜,天赋是上天给你打开的一扇门。但是,你要谨慎,要小心,在作品文本的呈现上,核心就是要真实辨认自己的内心。

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宋家宏:《问青春》可能是这些年在校大学生创作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反映的是高中生的常态生活,很平静很日常地还原高中生活,与80后以叛逆为基调的青春文学很不一样。现代文学充满朝气,像湖畔诗社,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作家,希望张闻昕向他们学习。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绍玺:《问青春》中有三次引用了著名科学家霍金的名言:“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我以为这就是《问青春》的主题。也只有永葆青春的生命,才能发出如此气呑山河的人生感慨。也可以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就是“青春”本身。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慧: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读者身份的转换:一开始,我是很理性的态度,我以为我是个批评者,读一本书,然后评头论足一番。看过几页之后,我就对其中的人物大感兴趣,我身份转换为教师,想了解我的学生都经历了什么,是些什么样的人?读到一小半的时候,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家长,阅读变得感性和投入,跟随着孩子们的情绪起伏,感受他们的辛苦、焦虑、失意和梦想,看到结尾,想到他们之后还有那么漫长的人生要过,难免揪心,也暗自祝福他们。

花城出版社编审文珍说,大家都在关注90后作者的写作成长,直到看到了《问青春》——95后的张闻昕在大学期间完成了一部成熟之作,她是“锐·小说”首位90后作家,也是“锐·小说”创作的亮点之一。作为文学编辑,希望能出现更多的张闻昕,更多的90后写手,因为创作会使青春发光。

研讨会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彦教授主持,出席研讨会的学者、专家还有广东省作家协会组联部副主任陈宇、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黄玲、周思仪、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韦颖以及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教授海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