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李德南:观察世情,酝酿风暴

更新时间:2017-10-18 来源:《文学港》2017年第9期

《图画课》不是一篇可以从头说起的作品,相反,我们应该从它的结尾开始来谈论它:

弄堂里的风像一场预谋的风暴,席卷而来。地上的垃圾堆和柴叶被刮得满天飞。雪莲抚着墙上的石灰,走向自己的家。她干瘪的背影像一只纸风筝,要被暴风掀起。

那是雪莲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图画课。那年我十一岁,雪莲十三岁。

这是结尾的段落。这篇小说,我先后读了多遍,有一个感觉始终不变:它的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在酝酿“预谋的风暴”。

而小说一开始的叙述是无比平静的。它取的是回望性的儿童视角,叙述者“我”是一个名叫小燕的女孩。小说从“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也就是九十九间开始写起。九十九间是姚镇最大的木结构老屋,曾为朱姓家族的祖屋,几经风云变幻,到“我”出生时,其居民已失去最初的纯粹,三教九流都在此聚集。

小说的叙事空间是阔大的,叙事时间的跨度也大。这样写的好处是起势高,却也容易流于空泛,尤其是对于短篇小说而言。好在从第二段开始,叙述的视域开始缩小,叙述也由虚转向实,主要是铺陈九十九间那些三教九流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同时,小说的情节也在逐渐铺开,而老香、沙奶奶、呛蟹老婆、小燕的父亲、雪莲,也包括小燕,这些人物的面容、声调、性格与偏好,也随之变得可感知。

《图画课》中哪些人物的关系最为重要?无疑是小燕与雪莲之间的关系。小说里写到的“图画课”,主要是与她们有关。这是整篇小说的主线,也是小说题目的由来。但是小说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直接写她们之间的关系,而是荡开一笔,先写小燕的母亲老香与雪莲的母亲沙奶奶之间的种种。先是写她们之间的好。为了说明她们的亲密无间,小说里可以说是极尽铺排之能事,比如她们从小一起长大,又一起嫁到九十九间。她们亲密地叫对方“老沙”或“老香”——这在女性之间并不多见,听起来更像是那些讲江湖义气的男性之间的称呼。她们甚至可以置了新衣服换着穿。她们甚至守着共同的秘密——沙奶奶有一个名叫阿强的情人。

然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老香和老沙之间实际上有微妙的算计。她们并非真的是那么要好。比如老香借钱给老沙买电视机,就包含着占便宜的心理——不单赚了名声,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去蹭电视看,一举两得。老香家房子的历史问题和产权问题,则可以说是老香与老沙最终反目的原因。原来老沙暗地里在帮助她的上海表姐收回正由老香一家住着的房子,这使得老香与老沙不可避免地走向决裂。老香对此显然是有怨气的。怨气的积累过程,在小说中同样有完整的展现,比如说,老香因失去房子而日渐加深的恐慌,还有老香丈夫对老香的埋怨。他很早就提醒老香不应该与老沙交往。矛盾就这样日渐累积起来。

还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叠加——加上了呛蟹老婆。由此,双边关系变成了三边关系。老香与呛蟹老婆、老沙之间关系的变化,也是小说中着重铺陈的。老香先是与老沙好,与呛蟹老婆疏远,因为房子的缘故,老香开始与呛蟹老婆结盟联手对付老沙。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呛蟹老婆与老沙的对骂,以及老沙遭到她老公的毒打,则是这三个人所构成的风暴强度达到顶点的时刻。

《图画课》中最大的风暴,则发生在小燕与雪莲之间。小说中写到,雪莲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女孩,在学业方面遇到很大的问题,时常留级。雪莲实诚,“喜欢认死理。每次玩游戏,最倒霉的肯定是她。”但雪莲善于画画,画得出彩。小燕则刚好与雪莲相反,书念得很好,脑筋也灵活,画画却怎么也画不好,“画只狗都像坨屎”。这种性格的反差,我不知道是有原型还是作家刻意安排的,但无论如何,这在小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性格不同,反差大,这样才有冲突,才有复杂的关系,才有不同的命运。如果一篇小说里的人物性格是一样的或只是大同小异,那这样的小说很可能是无趣的,小说里的世界也只是一个平面的世界。

小燕与雪莲虽然都是孩子,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挺复杂。这两个孩子在智力方面并不对等,性格也不一样。小燕的聪慧、机灵,都使得愚笨、实诚的雪莲成为弱的一方。尤其是小燕身边还有一个性格蛮横的表姐,这样雪莲就更为弱势了。小燕和雪莲之间,固然是有友谊,但并不是一种完全对等的友谊。小燕与雪莲之间的关系,也受制于她们母亲之间的关系,受制于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受制于时代。于是,两个孩子之间原本较为单纯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了。那些风暴般的冲突,就是在这个越加复杂的过程中得到酝酿并最终爆发的。

《图画课》中至少有三场风暴。呛蟹老婆和老沙对骂的时刻是其一,这是声响很大的风暴,伴随着闪电雷鸣。老香知道老沙被毒打后也是其一,这是无声的风暴,主要发生于老香的内心。对老香心理转变的处理,是小说中非常精彩的笔墨。老香先是“拿钢针划划自己的头皮”,准备“温柔悠闲”地看好戏,等到老沙真被毒打了,老香的感受又是非常复杂的。那时候在她心里奔突的,不只是报复的快意,也有恐惧,以及并不完全是虚假的对友谊的看重。《图画课》并没有正面写老香的心理转变过程,而是把老香内心交战的过程省略了,只写老香的内心风暴平息后的场景:“头顶咚的一声巨响,好像木箱子翻倒了。我跑上去,见床边的木凳横在地上,母亲正趴在床沿上,对着痰盂呕吐。她的长发垂挂在前额,隐盖着苍白的脸。尿骚气混杂着酸菜的腌臜味,在空气里发酵。”这是明智的处理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雪莲为了维系与小燕之间的友谊而选择站在小燕的这一边,甚至以“图画课”的形式丑化她的上海姨妈,则是小说中最大的一场风暴。它有一种风卷残云、裹挟一切的气势,甚至能够把前面已经爆发的那两场风暴吸纳进来,成为它的一部分。

我本来想在文章的开头就说明,《图画课》是一篇好看的小说。为什么好看?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写出了生活本身的复杂和丰富。生活本身关系万千重,重重交织,互相缠绕,并不好写,《图画课》却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出这种复杂和丰富。但这是否就是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最终目的?我觉得并不是。说到底,《图画课》的目的,应是写人——世态人情中的人,在复杂关系中的人,大时代中的人。

我不知道《图画课》的作者俞妍是否喜欢汪曾祺,是否喜欢毕飞宇,但在这篇作品中,我隐约感到她受过他们的影响。或者说,他们有着相似的美学趣味。毕飞宇曾经说过:“对小说来说,人物是目的,但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依仗的却是关系。关系没有了,人物也就没有了。关系与人物是互为表里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图画课》,是相宜的。《图画课》中对世态人情的重视,对人物关系的重视,跟汪曾祺的《受戒》和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等作品,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图画课》中所写到的人物,也大多生动立体,各有各的特点。即便是次要人物,比如小燕的父亲张志文,《图画课》对他其实着墨不多,但是在非常有限的文字中,我们同样能感知这个父亲的形象,看到他的性格特点。他是隐忍的,也是正直的,身上有一种无能的力量。

《图画课》里面的人物,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图画课》并没有正面写大时代,没有正面写大时代的大。这种大,在小说中是背景式的存在,是一笔带过的。俞妍没有直接写大,而是试图以小见大。《图画课》不是一篇正面强攻型的小说,相反,它的行进方式是迂回的。对于那些小的方面,比如说,小人物的小心思,俞妍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对细节的经营,则经过慎重的思考,也大多落到了实处。小说中的那些风暴,果真是“预谋的风暴”。

我并不认识俞妍,就《图画课》来看,我觉得作为作家的她是熟悉世态人情的。对此,她有观察的热切,也有讲述的热诚与耐心。

2017年4月8日于广州

李德南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李德南,1983年生,上海大学哲学硕士、中山大文学博士,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导师等。在《南方文坛》《文艺争鸣》《诗刊》《花城》《山花》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约70万字,著有《“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途中之镜》《遍地伤花》等。先后入选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羊城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获《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