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广东新诗百年述略

更新时间:2017-06-12 作者:杨光治

(一)

 1917年 2月1日,胡适于《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宣告一种新诗体——新诗(或称“白话诗”)诞生,在我国诗坛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革命;迄今已进行百年,尚未休止。广东是诗歌的热土,不但有许多土生土长的诗人为之奔波劳碌,还吸引了不少新旧“客家”投身其中。他们的诗歌观点并不相同,水平也有差异,但都认真进行诗体的试验和探索,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打响广东新诗第一炮的人是祖籍梅县的李金发。他在1920年开始研究新诗,1925年出版了首本诗集《微雨》,对诗艺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后还出版了《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富有创新意识的诗集。他的作品别开生面,几乎全都采用暗喻的手法,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表现情感与思想,与胡适的“白话诗”唱对台戏,是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山鼻祖;为国内所无;因比较难懂而被人们视为“诗怪”,受到一些人的严厉批评,但他在我国新诗史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新会人梁宗岱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家, 莎士比亚、歌德、里尔克、瓦雷里等世界文学大师的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他的大力译介息息相关。他的诗集《晚祷》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梅县学子黄药眠也是新诗探索诗的重要人物。他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不久,就在上海参加了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在《创造周社》《流沙》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928年夏,出版了首本诗集《黄花岗上》,奠定了他浪漫派诗人的地位;之后又以长诗《桂林的撤退》震动诗坛。

同是梅县的青年蒲风,在1927年就开始诗歌创作,诗风与他的同乡李金发大不相同。他热烈提倡诗歌大众化,和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出版《新诗歌》。1934年去日本,与雷石榆等创办《诗歌生活》。抗战开始后,在广州主编《中国诗坛》,出版了个人诗集《茫茫夜》《六月流火》等诗集,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东莞籍的欧外鸥作品不多,却另辟蹊径——通过将汉字进行某种形式的排列及字形大小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其含意可能连他本人也未必说得清楚,但这是另树一帜。这种空前绝后的“现代派”诗风令诗坛为之惊愕。

黄宁婴是本土出生的重要诗人。1932年开始写新诗,1936年与陈残云等出版《今日诗歌》,参与发起组织广州诗坛社,出版《广州诗坛》杂志,并组织诗场社,出版《诗场》。抗战期间,不管是在广西还是在香港,都不忘进行诗歌活动。他极力主张作品反映现实生活、面向大众,著有长诗《溃退》、诗集《九月的太阳》《荔枝红》《民主短简》等。

陈芦荻,上世纪末30年代中期,他和温流、黄宁婴、陈残云等投身抗战诗歌的创作行列,以诗歌为武器,写街头宣传诗。提倡诗歌要通俗易懂、大众化。个人出版了《桑野》《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诗集。

在上世纪三四十代这一历史阶段留下了自己影迹的广东诗人,还有雷石榆、冯乃超、温流、野曼、缪白苗、陈凡等,他们共同为新诗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我国的新诗踏上了新的路程,广东诗坛也不例外。

1949年至1999年这个时期,广东新诗坛的共同特点,是热情歌颂新生活、新社会、新人新事,调子明朗向上,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建国前就步入诗坛并已成名或崭露头角的诗人野曼、陈残云、黄雨、欧外鸥、梁宗岱、周钢鸣、黄宁婴、柯原、芦荻等都引吭高歌,还涌现出张永枚、韦丘、郑玲、韩笑、西彤、欧阳翎、梵杨、韩北屏、向明、岑桑、沈仁康、李士非、郭光豹、罗沙、关振东、洪三泰、郭玉山、李昌松、郑启谦、陈善文、郑南、西中扬、叶知秋、瞿琮、郑南、于最、张化声、杨克、蔡宗周、马莉、桂汉标、莫少云、郑木胜、韩英、邓文初、唐德亮、筱敏、洛湃、李富祺、彭乐田、吕海沐、樱子、邹振辉、周永基、陈明斐、赵红尘、小叶秀子、费岚岚等大批本土诗人和 “客家”(外省籍)歌手。

上世纪末30年代就主编诗歌刊物的野曼,没有停下笔杆,还创办国际诗人笔会,组织国际性的诗歌活动。他是最早用诗歌反映改革开放的诗人,诗歌大多短小精悍,但反映的却是大时代的风云,能从普通的平凡事物中发现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内涵,表达对祖国、对人生、对历史的现实的见解,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著有诗集《南国诗情》《爱的潜流》《迷你情思》《花的诱惑》《浪漫的风》和歌颂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的广州女英雄向秀丽的长诗《女性的光环》等。

在这前三十年,收获最丰硕的诗人是广州军区的张永枚。张永枚是今重庆市万县人,1949年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赴朝鲜作战,在前线写下了一批诗歌,还创作了《广东好》《人民军队忠于党》等歌词,以后笔耕不辍,出版了《新春》《海边的诗》《南海渔歌》《骑马挎枪打天下》《神笔之歌》《椰树的歌》《雪白的哈达》《螺号》、长诗《孙中山与宋庆龄》《西沙之战》等近30部诗集。张永枚的笔锋敏锐地触及现实,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文字朴实流畅,因而获得多项奖励; 2010年还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1974年发表的长诗《西沙之战》,宏大壮观的战斗场面与细节描写,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因此曾风靡全国,其转载率之高,在新诗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同是军旅诗人的柯原,是出生于湖南的侗族子弟,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诗,早年在天津读书时得到著名作家沈从文、李广田先生的热心指导,参军之后创作了不少军旅诗。建国后在广州生活,已出版诗集30多部,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有的还发表在外国的华文报纸上,有的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他成了一颗璀璨的侗族诗星,被载入侗族文学史。

著名的“长跑诗人”韩笑,祖籍吉林。也是军旅诗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擅用节奏跳跃的短句,来描绘军旅生活和南方的渔岛、农村,常将对战士崇高品质和美好情怀的表现,与富有特色的南国风光相交织。”(洪子诚、刘登翰语)著有诗集《从松花江到湘江》《战士和孩子》《英雄战南海》《南国旅伴》《白山黑水》和歌词选集《教我如何不爱她》等20余部。

解放前就开始发表作品的黄雨,推出了讽刺诗新作《啼笑皆非集》,展现了尖锐、泼辣而又通俗、凝练的诗风,被人们广为传诵。

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的韦丘,是广东诗歌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同时身体力行地从事创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作品是民歌加古典体的长诗《沙田夜话》。《沙田夜话》是一首说唱体长诗,富有珠三角农村气息而且琅琅上口,一度广为传唱。后来著有诗集《红花集》《万水千山总是情》《迈出窗口》《解不开的情结》《青春和爱情的故事》等十余部。其中以组诗《无字经济学》最有名,它凝聚着体制对改革的思考,富有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影响最大。

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诗人还有:

罗沙,江西人,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对诗歌事业孜孜不倦,主要进行小叙事诗创作,追求诗中有人、有事、有情、有景。已出版《海峡情思》《东方女性》《叙事诗10首》等叙事诗集。

梵杨原名梁铭钢,出版了诗集《不落的星辰》,叙事诗集《婚事》,其主要诗作是反映粤北瑶族生活,如《重逢》《瑶山小景》《是你吗?姑娘》,《追求》等,融自然景色和民族风情于一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

曾任广东作协专职副主席的欧阳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的组诗《南岭山中》以及《闹年》《高山年夜》《阿莎罗》《明月边城》等诗作曾获得好评,出版了《上弦月集》等诗集。他的诗,真切地反映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建设者的风貌和粤北民族风情,岭南特色浓郁,意象丰富鲜明。

祖籍江苏常州、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的诗人沈仁康,是文学多面手,既写小说、散文,也写诗歌,已出版诗集《秋天的白桦林》《延安道上》《南疆风》,以语言精炼、形象见长。

李士非以诗风朴素、生活气息浓郁称著,有诗集《北大荒之恋》《俄罗斯行吟》《南中国之恋》《金海岸之歌》长诗《向秀丽》、《逍遥游》等问世。

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的郭光豹 对诗歌满怀热情。他出版了多本诗集,万行叙事长诗《赤子三部曲》是他成名之作,对叙事诗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深沉的恋歌》获得最多赞誉。

莫少云是广西人,上世纪6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到广州工作,业余从事新诗创作,已出版诗集《火热的连队》《彩色的小雨》《爱的情思》《千般情缘》《妙龄时光》《禅味人生》等。

郑木胜,1970年开始创作诗歌,在多家报刊先后发表作品300多首。他的诗,语言简练而言之有物,有些还充满哲理,让读者读后有所感和有所悟,曾获多种奖励,已出版《走出风雨》《我心如风》等诗集。

洪三泰,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令人注目的诗人。他的诗,生动地讴歌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风情,激情昂扬,充满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著有诗集《天涯花》《孔雀泉》《野性的太阳》及长诗《神州魂》等。4500行的歌颂抗震救灾的长诗《神州魂》气势雄浑,描写海上丝路的长诗《大海洋》海洋气息浓郁,壮丽多彩。

出生于广州的女诗人筱敏,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广东一位重要诗人。她的诗立足于生活,表现手法含蓄、清新、委婉却又不晦涩,充满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遗憾的是出版诗集《米色花》《瓶中船》后,就沉默了。

郭玉山,1949年出生于海南岛,曾任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他的诗早期单纯明快,艺术感觉细微;从《黎明之根》开始,诗风转变,直逼生活,尤其是组诗《世纪末大酒店》,吸纳了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手法,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著有《绿岸》《真诚拥抱》《黎明之根》《在花朵与刀刃上梦游》等多部诗集。

郑启谦,佛山人,著有诗集《多情的水乡》《玫瑰情》《郑启谦选集》等 20多种。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南国水乡的发展史和心灵史。郑启谦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珠三角水乡气息,被誉为“水乡诗人”。

桂汉标,福建人,著有诗集《缤纷的情韵》《骚动的青春潮》《桂汉标世纪诗选》等多部,主编诗集近百部,曾获霍英东贡献奖、广东新人新作奖。早年曾发表不少政治讽刺诗,主要作品有《我开釆太阳》《邮票》等。他的诗生活气息浓郁,构思新颖。

洛湃,医科大学毕业,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从医。他唯一的诗集是《浪子情怀》,诗评家杨光治在《羊城晚报》撰文评介,引发了阅读热潮,首印3万余册很快销售一空,随即加印10多万册。这些诗歌一夜之间席卷全国之后,他就消失于“江湖”,成为一名“隐者”,与诗坛绝缘。

这一时段,在外省工作、生活的广东籍诗人,最有影响的是柯岩、阮章竞。

女诗人柯岩,广东南海籍人,1949年开始创作,已出书50多部。1949年起,先后在文艺团体工作,曾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副主编,醉心儿童诗的创作。她的诗歌,感情饱满,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隽永。主要作品有《“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我对雷锋叔叔说》《柯岩文集》12部等。《周总理,你在哪里》曾产生强烈的反响并入选多种中小学语文教材。

阮章竞是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他极其重视诗歌的政治宣传功能,连续写出俚歌故事《圈套》、歌剧《赤叶河》和叙事长诗《漳河水》,《漳河水》是民歌体新诗的代表作。解放后曾担任《诗刊》的常务副主编,为振兴诗坛发挥了光和热,出版了个人诗集《霓虹集》《迎春桔颂》《勘探者之歌》《四月的哈瓦那》《边关明月胡杨泪》《夏雨秋风录》等多种,成为我国新诗坛的一面旗帜。童话诗集《金色的海螺》被公认为儿童文学的经典。                                                                                  (三)

踏入新世纪,广东新诗呈多元风格蓬勃发展,冒出了一大批有潜质的优秀男女诗人,他们是:杨克、郑小琼、卢卫平、唐德亮、黄金明、刘虹、黄礼孩、熊育群、丘树宏、谢湘南、张慧谋、宋晓贤、老刀、胡的清、欧阳露、东荡子、马莉、熊国华、陈陟云、林馥娜、方舟、桂汉标、郑启谦、西篱、李明月、燕窝、王顺健、张怀存、罗春柏、梦亦非、晓音、王晓波、陈计会、世宾、吴迪安等等。年轻而又比较突出的,有郭金牛、杜绿绿、蓝紫(女)、唐不遇、张况、冯娜、吴乙一、从容、丫丫、谭畅、黎启天、赖廷阶、莱耳、唐成茂、羽微微、浪子、吕布布、方羡洲、江湖海、谢小灵、阿樱、莫小闲、刘大程、安石榴、余丛、黄新桥、庞清明、周承强、华海 、倮倮、雪克等等。

原籍广西的杨克是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也是“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已出版了《太阳鸟》《图腾的困惑》《向日葵和夏时制》《陌生的十字路口》《笨拙的手指》《有关与无关》《杨克的诗》等多本诗集。作品多次获省内外奖项。他善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质朴中蕴含丰富的诗味。评论家陈晓明认为:“他关怀事物的那种诚恳和他让语词自由灵动的能力结合得如此之好,他的诗因此显得魅力十足。当然,悠扬和宽广是他的诗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质感。”

女诗人郑小琼,四川人,早年在中山、深圳、东莞工厂打工,是中国“打工诗歌”的代表。她的诗,像“生锈的铁”一样坚硬、冰冷,真实地反映处于底层的打工者的生存状态与心灵世界:著有诗集《黄麻岭》《女工记》《纯种植物》《散落在机台的诗》等。她的诗能引发无数读者的关注与共鸣,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曾获多项大奖。

祖籍湖北的卢卫平也是新世纪以来广东影响较大的诗人,现居珠海。1985年开始写作,参加《诗刊》第15届“青春诗会”,他关注底层,有敏锐的感受力,善于从身边的日常事物中发现诗意,已出版诗集《向下生长的枝条》《尘世生活》《异乡的老鼠》等。

茂名的张慧谋可称为“广东海洋诗”代表。张慧谋出生于广东电白,主要作品有诗集《渔火把夜色吹白》、长诗《海岸线》。他有独特的感受力与语言驾驭能力,能抓住富有特色的景物,表现得纤细而有层次,常有佳句出现。

唐德亮出生于粤北连山,瑶族,已出版诗集《南方的橄榄树》《苍野》《深处》等8部,长诗《惊蛰雷》1部,其作品多次获得奖项, 有作品被选作本科《大学语文》教材。唐德亮的诗,主要是乡土诗、民族诗,是“广东乡土民族诗的一个符号”,《中国诗歌通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等史书典籍,对其有专节论述。他的诗主要特色是乡土气息与民族风情浓郁。长诗《写给瑶山》堪称瑶族史诗。新世纪以来,其不少诗作借鉴现代主义手法,营造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认为:“他的创作不仅为诗坛提供了大量的新作,而且为民族文学的发展走向,提供了重要的研读样本。”

丘树宏是一位热爱诗歌的公务员,著有诗集《隐河》《选择季节》《永恒的蔚蓝》《以生命的名义》,长诗《共和国之恋》、长诗集《长歌正酣》等,丘树宏的诗,多属政治抒情诗,气势恢宏,激情澎湃,韵律鲜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想象丰富。叶延滨认为:“丘树宏史诗类长诗创作是中国诗坛上值得关注的重要成果。”

生于北京,后落户深圳的女诗人刘虹,以《打工的名字》与《致乳房》二诗引起诗坛注目,著有诗集《刘虹的诗》《虹的独唱》。

谢湘南1974年生于湖南省耒阳,现居深圳。著有诗集《零点的搬运工》《过敏史》。《零点的搬运工》富含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但其表现方式则借鉴现代主义手法,真实又别具一格,很有深度。《过敏史》渐趋 “先锋”与“后现代”,给人眼目一新的感觉。

熊国华祖籍湖北,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调到广州工作,积极参与、提倡微形诗的创作,著有诗集《世纪风景》《熊国华短诗选》《与石榴对话》等。

生于湖北,现居深圳,被称为“草根诗人”的郭金牛,推出了诗集《纸上还乡》。他以几近白描的手法描写农民工的生存境况,呈现的细节令人触目惊心,构思独特。杨炼称其诗“好在真经验与真语言”。

黄金明是广东文学院专业作家,著有诗集《大路朝天》《一个怀疑论者的札记》《陌生人诗篇》等。其诗作充满乡土情怀与乡愁,视野广阔,绵密、充满智慧、反讽意味。

熊育群,湖南人,广东作协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已在《诗刊》《上海文学》《人民日报》《星星》等报刊发表诗歌300余首,并出版诗集《三只眼睛》。

方舟,原名周柏,湖南人,现居东莞,也是广东打工诗人的代表之一,重要作品有《机器的乡愁》《出租屋》《出租屋的诗人》等。他的诗不仅写了打工者的艰难与不幸,还直面现实社会,诗思与视野更广阔。著有诗集《方舟十年诗选》《在东莞的民间行走》等,

女诗人欧阳露,广东连州籍人。她的诗,多是抒写自然,格调清新而不直露,哲理与情感交融,语言精炼而含意深远。已出版诗集《把水,泼回水中》《不是每个结果都曾经开花》,获得好评。

生活于佛山的张况,已出版诗集《走近中国文化》《十二只古典白天鹅》《大梦无痕》《台阶上的诗笺》,长诗《史诗三部曲》等。他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诗人,《史诗三部曲》具有一定影响。

同样生活于佛山的方羡洲,近几年才崛起于诗坛,积极参与创作,两年间就出版了《聚也风景  散也风景》《穿越雨季》两本诗集,还多次组织诗歌活动。

广东的诗歌创作队伍, 除了上述的“个体”之外,还有几个引人注目的诗歌群体。

韶关五月诗群。桂汉标为领军人物,主要诗人有罗瑞玲、冯春华、成坚、赵婧、欧运通、周伟、邓妙蓉、张凌、庞小红、李献玉等。五月诗社成立已35年,已出版诗社成员的合集3部,个人诗集一百多部,是广东时间最久、 影响大的新诗社团。

清远诗群。唐德亮领军,主要成员有华海、黄海凤、成春、唐小桃、骆雁秋、曾新友、邓维善、吕杰汉、马忠、严正、李衔夏、杨振林、徐润、汤恵群等,这一诗群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主要创作乡土诗、民族诗与生态诗,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远于2014年被授予“中国乡土诗城”牌匾,与它息息相关。

中山咸淡水诗群。以丘树宏、李容焕、王晓波为领军人物,主要成员有郑集思、刘居上、余丛、黄廉捷、符马活。2010年出版了《悠悠咸淡水——中山诗群白皮书》。

广州与梅州的射门诗群。黄新桥、黄焕新、郭海鸿、薛广明为主要代表。

湛江的红土诗群。以朱海湛、戚伟明、邓亚明为主要代表。

由于笔者眼界狭窄,加上资料不全,本文必然有所遗漏,但这已足以展现广东新诗百年诗人辈出、群星灿烂的盛况。前《诗刊》主编李小雨说:“广东是诗歌大省。”此语是有根据的。可以相信,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定能取得更佳成果。

作者简介 

杨光治:广西灵山人。花城出版社编审,历任编辑、副总编辑、副社长、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广东省作协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为《岭南诗歌》报主编,广州文史研究馆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史纵横》编审。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作品集《诗艺·诗美·诗魂》《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野诗谈趣》《唐宋词今译》《情趣诗话》《温馨的爱——席慕蓉诗文赏析》《唐宋词三百首今译新析》《引你入诗坛》《千家诗评析》《历代好词评析》,散文集《蝴蝶梦》《触动心灵》,随笔杂文集《不吐不快》等22种。与人合作有《诗歌美学辞典》等7种,编选《过目难忘·诗歌》5种。作品曾多次获省级以上奖项。杨光治先后为三百多本诗集作序或撰写评论,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诗歌阅读热潮,从1981年至1999年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创造了“18年畅销诗”3000万册空前而奇异的历史,所以《南方都市报》称他开拓了一“诗的黄金时代”。

关于杨光治的研究专集《评论视野中的杨光治》已由花城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