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地市文讯

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纪录片的国际化语境和本土化表达》研讨会

更新时间:2017-06-11 来源:中山文艺评论家

3月23日下午,由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录片的国际化语境和本土化表达》研讨会举行,各位专家学者与资深纪录片人就中山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中山广播电视台台长陈锦霞、副台长赵晓文、纪录片中心总监曾剑平,以及中山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170611080240.jpg

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阮波在研讨会上盛赞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取得的成就,她表示,这是在中山本土的历史人文语境下创作出了具有国际视野与多元化拍摄手法的纪录片。

微信图片_20170619155656.jpg

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总监曾剑平介绍,自2010年1月1日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中心成立以来,在策划理念上以小见大,通过文艺功效展示中山的风采和人文故事,彰显地域文化,展示文化软实力,打造地方文化形象名片的历程。

微信图片_20170619155811.jpg

中山市文艺评论家主席 阮波:没有绝对的“客观与真实”

“真实与客观”一直都是一个焦点问题。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绝对的“客观与真实”,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拿捏其中的“度”十分重要。我们更应该表现的不是表面的真实,而是深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本质。纪录片中的生活呈现就像小孩子的脸瞬息万变,你得等待与捕捉,没有惊人的耐力无法完成。

纪录片的角度不应该是创作者独坐一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应该是拍摄对象、生活现场传递给你的,这些细节往往在你心无杂念时出其不意地就打动你了,而观众也会感受到你感受到的东西,也会被感动你的东西所感动。

如何理解他人,发现他们内在的力量,体现最本真的东西,这才能由一个主题延伸下去激起更多观众内心的涟漪与对话。

在一般观众看欧美大片、票房故事片的同时如何将他们的视线吸引到纪录片来,这是纪录片走进院线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一直以来纪录片的观影者多数是从事文化艺术行业的小众,纪录片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众艺术,如何走向大众市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营销方式与主题定位有启发性。

如何在政治审查、市场要求、观众趣味、艺术追求之间取得平衡,是进一步创作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中还涉及到制作经费等问题。

中山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中心导演 刘珂国际化表达VS本土化表达

微信图片_20170619160014.jpg

国际表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更关注人物个体的命运了、更强调故事性了、更注重人文关怀了。在具体的操作上,摒弃了传统专题片导演在片子中以文字解说词的方式,强硬地给受众加入主题思想,而是更强调你拍到了什么?也就是说,作品的客观性更强了。

本土化表达也就是要立足于极富地域特色的本土故事,以小见大传播东方或者说我们中国的价值观。我们不是常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吗?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成本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影像越来越精细。然而,在海外,真正吸引“市场”的却并非只有华丽的视觉大片,极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同样很有人缘。 

越是带有地方文化烙印的作品,它在世界的传播价值也就越高。

从本土化或者中国化的视角出发,将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带入其中,探索隐藏在市井生活中的文化基因,通过带有普遍性的人物故事,以小见大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东方价值观。

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孙幸

让纪录片进入影线,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探索。希望通过这次的展映会,扩大中山本土特色的纪录片影响,拍出更多视觉效果丰富的好片子。同时,也希望中山本土题材的纪录片,能够邀请到更多熟悉中山民俗文化的民俗专家来提供智力支持,使得拍摄的细节更加准确和鲜活。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讲师 江彧

中山台的纪录片可以在题材的独特性上进一步进行挖掘,深入乡土。“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山台可以借鉴本土故事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在故事表达和制作方式上,更加贴近国际传播的要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新闻专任老师 刘琴

相比电影作品、新闻作品而言,纪录片因其纪实性、过程性的影像记录特性,更易于建构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文本结构,也更容易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当下,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亟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山纪录片不妨顺势而为,在经营好本土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纪录片市场。

资深媒体人 楚风

建议与本地大学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进行更深度的合作与互动,让纪录片本土化与专业化之路进一步拓展。

纪录片在不断求新求变中,应不断吸收视觉、听觉等优质审美元素,如姐妹艺术中的书法、动画、音乐、朗诵等,使熟悉的本土纪录题材也同样能不断推陈出新。

由于南派纪录片在时间与成本投入上周期较短,更要注意纪录片素材资料的积累与保存,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举一反三,使之更上一层楼。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讲师 曾春红

在选题方面,一方面可以选择大众都熟悉、了解的话题,挖掘其背后大家不了解的内容,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如《舌尖上的中国》、《味道中山》等;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但又有记录价值的题材,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如《醉龙》、《我在故宫修文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