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文学进校园”活动走进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更新时间:2017-05-16
5月11日下午,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系列活动来到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小东教授和著名作家徯晗女士作了精彩演讲,该校文渊阁文学社及众多文学爱好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当天下午,在该校220教室中,徯晗女士首先做了题为“微时代的阅读与写作”的演讲,她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的。首先她提出一个思考:在技术时代,是阅读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阅读?为此,她回顾了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技术的进步对于我们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其次,她认为,在我们当下,应当净化阅读,认识文学写作的特点,理性选择文学读物。由于微信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常常陷入了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的陷阱中;同时我们也要分清艺术与“眼球艺术”的区别,多关注一些好的读书公众号;最后,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去娱乐化,多读一些严肃文学的作品。最后,徯晗女士以莫言的《红高梁》作为文本,来分析经典作品的鉴赏与解读。
随后,郭小东教授作了“文学的十个评分”的演讲,他将他一学期的研究生课程浓缩为一个小时,分别围绕着一幅画、三本书、十个评分来展开阐述。一幅画,这是列宾的《意外归来》,像是一部长篇小说,既有相对的长度阔度,又有足够的历史与现实的空间,它凝固的、有限的画面,有一种突破与流动的张力与弹性,每个画面充满着紧张、不安、危机和忧郁的一瞬,而这四点,恰恰是长篇小说的核心观念与价值所在。三本书是指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以及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伊斯坦希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从这三本书来讲述文学的现代性这一理念,从每部书问世相隔来看,足以窥见百年间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领会不同国度长篇小说以不同的形式,所达至的共同的现代性追求。最后文学的十个评分,从语言、修辞、时间、历史、现代性、辩证法等方面,来对现代小说给出了评分的标准。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也积极举手提问,郭小东教授将他随身携带的作品,当作奖励送给提问学生;徯唅女士随后也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并将自己最新的作品,赠送给该校图书馆及文渊阁文学社。
最后,两位老师与该校基础教育部的老师及听讲座的学生们合影留念,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文、摄影/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