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小事物中抒写大情怀 ——评蔡宗周的散文

更新时间:2017-04-13

蔡宗周是诗人也是散文作家。他出版多部诗集,同时也出版多部散文集。他的作品很明显地彰显了主体人格特质:善良、质朴、挚诚。总体上弘扬了真善美。

蔡宗周的《心海一瓢》中写童年、朋友,真诚挚爱。写汶川地震,表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挚诚之心关爱受灾难袭击的灾区人民。即使是写生活点滴、旅途偶拾,他也总是力求真、朴、精、细。真:写真实生活,不作夸饰,弃舍矫柔造作,力避空泛浮夸;这是真实之美。朴:不求多彩华丽,不故作高雅,不涂脂抹粉,只求纯朴和自然。如写父亲的书房,心中隐藏的爱是那样真纯自然,回味无穷。精:力求行文精准美,不拖泥带水,不求下笔千言,不节外生枝,只求精思妙意。如在《人间温情》中,他写往事难以忘怀的情意。用他的话说,是“平平淡淡的心事,明明白白的话语”,这是精准中的善意和好心。细:细致美,捕捉的题材细致入微。连序跋及书前书后的话都很用心写作,让人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低见高。细致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唯美心态。

蔡宗周的散文有科学文明的生活情趣。台湾之旅时间虽不长,但他写了一本散文集,还有相当数量的诗。他捕捉题材,勤奋写作,坚持不懈。一些散文作家喜欢写大题材,有好作品。而蔡宗周却善于在小环境、小事物中发现大宇宙,抒写大情怀,发现人性光辉;发现有科学文明的生活情趣,溢出满满的正能量。如在医院,在手术刀和药物中他发现生命的宝贵,人情的冷暖。我们可以读到夫妻的殷爱,友情的贴心。《人间温情》中《往亊忆记》《病中札记》《访台散记》,是很有生活情趣、冷暖心灵和海内海外情思的“三记”,读来让人感到人情味浓,情趣味厚,情怀味香。他把写信当作“守住这温情的一角”,的确很有见地。甚至“倾诉”他也说得有理:

“人是需要倾诉的。 有乐事,喜欢与人共享;有愁事,渴求一吐衷肠;有烦事、难事,希望得到帮助……”

“这是一种心的渴望,一种情的宣泄,一种烦恼的排解,一种疑窦的拂释……”

说得真好!

《我是病人》,有点哀婉无奈,这是常情;《男人也需要关怀》是渴望和呼唤;《游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对文化的追忆和怀念。

这些散文,其思想文化内涵深深,其情感表达切切,其生活情趣厚厚。

蔡宗周知道,在创作此类散文的时候,要力避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力避营养不良,丧失散文的生命。或者要防避散文的侏儒化、锅碗瓢盆化。在散文天地里,要保持散文的活力和坚挺骨架。细心地读蔡宗周的关于生活底层的散文写得特别有情趣,读后会发现其主体人格素质的坚挺,柔中有刚。散文之花是鲜丽且具活力的。

散文当然要百花齐放。这方面,蔡宗周是一位探索者。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作家都去写“大江东去”,写“大文化散文”,或者热心于宗教的神秘散文。蔡宗周的散文属诗性散文一类。诗与散文是姐妺,同具抒情特色。蔡宗周有写不完的题材,他的诗、散文诗和散文三板斧轮流使用,自由而富有创造性。

明丽清纯的语境,精准灵动而富有情趣的散文语言,构成了蔡宗周的诗性散文特色。他常把散文当诗来写,特別是他在他的散文园地里耕耘几十年,散文与诗一起生长。它们像是孪生兄弟,两种活泼灵动的生命。《包公祠情思》就像散文诗。

“包公祠如一所学堂,让人们来这儿读一读,什么是正义和正直,什么是廉洁和廉政,什么是忧国忧民。包公河如一面明镜,让人们来这儿照一照,什么是美德与美政,什么是水清与心清,什么是光明与分明。”全文四节,毎节的思想都深刻,语言铿锵有力,饱含哲思。

《感悟山水》这本集子,语言如山水,有自然本色美,历史原色美,文化底蕴美,语言灵动美。

蔡宗周谦逊做人,低调生活,诗意地写作,不急不躁,专心致志,这是他给我的印象,大概这是他有丰富文学成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