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少数民族文化之旅——省作协会员深入清远山区采风
更新时间:2017-04-11
广东是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我省就有53个。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11月12日至14日,由省作协主办、省作协地税分会协办,举行了广东少数民族文化之旅釆风活动。釆风作家一行17人,深入清远连山、连南、阳山、连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切身感受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与当地文学组织及少数民族同胞进行交流和互动,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受到省地税、当地党委政府和文联作协的大力支持。省地税副局长、省作协地税分会会长揭晔亲自参加了此次釆风活动。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清远西北部,地处粤、湘、桂交界,是全国唯一以壮、瑶两个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县。连山属于南岭山脉西南麓,高山环抱、峻岭起伏,萌渚岭余脉绵延其中。毛泽东在其诗词《长征》中曾写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萌渚岭就是五岭之一。置县1500多年来,勤劳勇敢的汉壮瑶同胞在此繁衍生息、和睦相处,至今保留独特民族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采风作家们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地来到连山深处的古田镇三水茶联瑶寨。在这里,连山县瑶族文艺协会的瑶族同胞“英姐”周瑞英身着美丽的传统瑶族服装,载歌载舞热情欢迎采风作家们的到来。据介绍,英姐在28年前作为当地瑶胞参与了广东老书记习仲勋的接待工作并与习老合影留念。老书记对于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关怀,令她至今难忘,感恩于心!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得知此事后,通过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转达了他对少数民族同胞们的深切关心,对英姐的亲切问候。国家有关部门也复信鼓励英姐继续做好“带头人”作用,引领瑶乡儿女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之后采风团作家们还换上了当地壮族、瑶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村民们亲切交谈,深入了解连山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连山东侧,素有“百里瑶山”之称,境内峰峦叠嶂,风景如画,民族风情浓郁奇异。其中最具瑶族民族特色的莫过于位于连南县三排镇南岗村的千年古寨。千年古寨建于宋代,据专家考证,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走进千年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瞬间就能感受到瑶族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沧桑。放眼望去,一排排瑶寨古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古寨的瑶胞们端出了瑶族特色的虾公酒,跳起了传统的瑶族长鼓舞。半山腰悠长的牛角声,那是古寨的瑶老在热情欢迎采风作家团的到来。一千年多来,这些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就是通过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在这里安居乐业,安定团结。这不正是我省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最真实的写照吗?
作家采风团在连南采风期间,应邀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并在连南顺德文化广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全世界的瑶族同胞和连南当地人民一起观看了独具瑶族文化特色的瑶艺节开幕式晚会。
阳山县位于清远中部地区,因秦末在境内设“阳山关”而得名。县境主要为汉族聚居区,也有少许瑶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公元803-805年,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韩愈贬谪阳山县令,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对阳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据介绍,在阳山,韩愈并没有因为被贬而一蹶不振,反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勤政忧民,体恤民情,兴学堂、重教化,使阳山由一个蛮夷之地变成了文明之邑,推动了阳山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深受阳山人民的崇敬和爱戴,而这段经历也为韩愈后期的诗作再创高峰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积淀和创作素材。带着对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的崇高敬意,省作协采风团一行走进阳山韩愈纪念馆,缅怀先贤。
连州市位于清远北部,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主要分布在瑶安和三水两个民族乡。连州文艺氛围浓厚,被称为“中国摄影之乡”,每年一度的连州国际摄影展为目前国内最具有国际性、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连州人文资源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湟川三峡和连州刘禹锡纪念馆。
“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称赞连州山水之美的诗句。湟川三峡全长20多公里,分龙泉峡、楞伽峡和羊跳峡。两岸茂林修竹、山花烂漫。瀑布似帘似练似玉带;山势收缩如刀切之齐;水势逼仄如束薪之急。坐在船上,仰而观峡,俯而观滩,心目不暇。沿途岸壁刻有韩愈《宿龙宫滩》诗:“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说到连州,不得不提的另一位文学大家就是刘禹锡。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任职4年半期间,刚正不阿、重土爱民、重教兴学,开启了连州一代文风,为连州日后“科第甲通省”打下了基础,给连州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连州中学燕喜山,在绿树掩映中,红色外墙、高翘飞檐的“刘禹锡纪念馆”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在采风作家们眼中,这一座纪念馆,就是一部连州的文学史。斯人已去,留得连州满庭芳!
附:采风团部分作家作品
《落在故乡的风》
朱汉锋
□
今天的故乡
有的朦胧
不知道是想淡去乡愁
还是不让那风
看见曾经的忧伤
山风吹过
云端飘来一抹红色
看那神情
那是发小的头巾
听见了风回的脚步
□
脚下的石阶
被岁月抚平了许多
一棵翠绿的瑶兰
从石缝挤出来
给踱步而上的人们
一丝美意
不知道这阵兰香
是不是童年落下的春芽
多年不见
它也许已是别人的梦
□
晚风徐徐
掀开了老寨的一个角
透过残墙断壁
还能看见邻居的三角猫
猫堂里闪烁着火苗
文鼎里的薯香
正诱着门外那只乌嘴狗
水简滴落的的山泉
依然那样清澈
水槽中那一片枫叶
是远山飘来冬季的家书
□
傍晚
看山不见山
只因山水入画来
看水不是水
友人把水泼回了水中
诗酒之间
故乡
已被高人点化
(注: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地税分会常务副主席,其家乡就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千年瑶寨》
詹海林
你曾经和外面的世界隔了多远
千年前的明月知道
我不知道,生活里太多的云雾
把我迷失在粮食和幻灭的影像里
当栖息在这片树林里的太多数鸟儿
忍不住时光玄铁一般乌黑的压抑
纷纷飞离。美观入画的明清建筑伤心而垂泪
谁还站在盘古古庙前,轻轻叹息
当我借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力量
乘着冬日午后的暮色,抵达这里
风候在长长的青石板山路,扯着我的衣襟
向我诉说这里曾有的繁荣,尊严和爱情
这么好的泉水,已经从山顶往山下
流了一千年了。有谁忍心她日夜的哭泣
飞走的,还是要回来
仰慕的,继续在这里期待日出和浪漫的缘遇
盘古王和祖先的灵魂守候着苍苍的古寨
年迈古稀的阿公,他们的腰鼓敲响了
只想告诉你,鼓声是永恒的
像日月的光辉,像山寨夜色里永不熄灭的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