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行粤辽阔 > 视野

民族自信•南粤自信——广东作家赴珠海横琴新区、中山采风

更新时间:2016-12-28

0封面.JPG

12月22日至24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组织的作家代表团前往珠海市横琴新区和中山市。采风团由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任团长,带领来自全省各地市推荐的会员作家近三十人,以“横琴新姿、逸仙故里”为主题进行参观和交流。三天两夜的行程,一路上见闻感受始终贯穿着缅怀历史、感悟当下、面向未来的民族自信,体验着和谐宜居、珍爱自然的城市建设,提振了身为中华儿女、南粤人民的自豪感。珠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融,珠海市作协主席卢卫平、副主席钟建平和中山政协提案委主任祝晓林、研究室副主任刘建芳分别在两市陪同作家们参观访问。横琴新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叶真接待了采风团一行。省作协组联部调研员肖馥筠全程参与活动。

本次省内采风,是中国作协九大胜利闭幕后,省作协响应党中央和人民新“召唤”的重要举措,由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知干同志亲自部署,继日前成功造访了深圳前海自贸区后,广东作家再次走进了我省改革开放第一线阵地。

采风团在横琴管委会人员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横琴规划展示馆、海洋生态修复展示厅。青年创业谷是雏形已成的新型工业园基地,为内地与澳门青年创业团队提供立体化孵化平台,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充当重要载体。规划展示馆内则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多媒体投影、虚拟体验、互动屏幕、全景式沙盘等手段,展示了横琴新区的整体规划蓝图和各项发展特色。这块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的改革开放新沃土,实施了行政体制改革和司法综合改革,探索着特殊的通关及财税政策、特殊的土地政策、开放的产业政策与信息化政策、创新的金融政策,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另外,采风团还车观了岛上正在拨地而起的澳门大学珠海校区,远眺了进入施工冲刺阶段的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建项目。

未命名.jpg

团员表示,虽然作家们未必有着与从政者、企业家一样对自贸区运作的深刻理解,但透过多媒体规划展示和岛上实景观察,依然感受到横琴作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创新空间最大、体制最宽松的地方”的独特魅力。自贸区的创新性和特殊性,首先来源于国家层面对巩固综合国力、推进改革开放的自信心,其次来自于广东和珠海的政府、人民对执行力、建设力的自信心,使得这里拥有特区立法权限,拥有特殊的通关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因站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坚实基础之上,横琴才用于足够的自信大幅敞开胸怀,海纳百川,聚合珠三角、港澳和国外的各种资源优势,发挥港澳自由港优势,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性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经验。广东人和中国人已经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融合力,打造出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多元文化交流的未来新型都市区。横琴梦,正是民族自信的一个辉煌缩影,洋溢着我们民族立足当下、建设未来的胸襟与情怀。

未命名.jpg

多年前,珠海已经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美誉,采风团也游历了这座城市不同地方去体验到这份绿色积淀。在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作家们走进具原生态的红树林,体验这个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作家们未必记得住所有物种和生态学名词,但只要近距离附身观察泥土中倔强求生的板状根、呼吸根,亲手抚摸着泌盐的植物枝干,回想起其他不少地方滥砍滥伐的情景,大家眼中不由得浸润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动。回到香洲主城区,作家们漫步在“城市客厅”海滨休闲观光带,沿着蜿蜒的香炉湾,一路经过滨海阶梯、幸福广场、沙滩泳场、地中海灯塔等景观,与当地居民和游客,一同徜徉在蓝天白云下,听海浪、赏海鸥,幸福感油然而生。之后,作家们沿情侣路而上,来到作为最新地标的珠海歌剧院。它是目前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歌剧院,外观是名为“日月贝”的一大一小两组贝壳,与郁郁葱葱的野狸岛交相辉映。据介绍,“贝生于珠,珠生于海”,它设计理念便是将驰名的珠海渔女传说,通过城市建筑进一步诠释,凸显珠海在中国大陆率先拥抱海洋文明的城市精神;并且,歌剧院顺应当代环保潮流,采用了多种环保建筑技术和材料。从车上看到的第一眼起,作家们的眼睛已经被建筑群的大气典雅所吸引,而当走进、充分了解后,更加赞叹这将是我们自己拥有的能与悉尼歌剧院媲美的艺术殿堂。

团员表示,相比统计数字和宣传语,作家往往更着重亲身感性的细节,当走进横琴海洋生态展示厅及其湿地公园,身处寸金尺土的新区居然还能漫步于大片芦苇荡、红树林之间,在花香和晚霞中远眺丛林上不时起飞、翱翔、降落的群群野鸟,不仅联想起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当车观整座横琴岛,团员丝毫不觉有“大工地”的尘土飞扬,所有施工的基建都几乎被郁郁葱葱的丛林遮掩着,反而恍如置身一座正在修葺一新的大花园。这种感动愈是浓烈,就切身理解到“横琴特色”的城市建设理念。横琴,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生态堡垒、文化枢纽,它将融合旅游休闲、商务金融、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等多领域的国际性交流,以造福当地人民为要旨,打造“山水都市、生态岛城”的都市新区,全面推行网络低碳、公交优先、节能高效的城市基建。而即使回到主城区,不单处处绿树成荫,团员还留意到马路上很少有交通灯、但大小汽车都自觉对行人减速礼让。这个毫不起眼的细节其实已经包含了多年以来法治建设和公民道德培育的自信沉淀。

有团员动容地感慨:从市民对鸟儿和花草有怎样的担当,就看出这座城市对普通百姓有怎样的担当,就折射出这个国家对民族有怎样的担当。横琴新区,乃至这座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蕴含的正是极高层次的自信心,表明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当拥有了足够的综合实力后,基本解决温饱生存后,超越了对经济效益和物质建设的简单需求,拥有了对发展道路的自信、对生活方式的自信、对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育之间的平衡能力的自信。这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的文化追求,既是当代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是“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的传承。

此外,采风团和当地作协作家进行了联谊座谈,并特邀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章以武教授,以《我的都市文学书写》为题,从思想支撑、生活储备、文化视野、语言技巧四方面分享了创作心得。

未命名.jpg

完成珠海行程后,采风团赶赴中山,在绵绵雨天拜谒了此行另一个重要目的地:孙中山故里。今年适逢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采风团谨代表省作协和我省文学工作者,集体向中山先生像三鞠躬致敬,并由团长丘树宏敬献花篮。作家们参观了纪念馆内的《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照片、资料,浓缩了逸仙先生为民族解放、崛起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作家们又亲临逸仙先生家族的故居,有别于普通岭南大宅,这里的门、厅、房、厨、厕、庭院等每一处,见微知著,都体现了逸仙家族对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理念。中山电视台、中山日报等当地媒体对采风团此次拜谒进行了采访报道。

随后,采风团穿梭于中山城区,参观了多个以中山名义串联的纪念性地点。孙中山纪念中学,名为中学,却有着大学一般的规模气度,红墙绿瓦的校舍群悠然铺陈,湖泊、山麓、体育场、文化广场错落其中。据介绍,该校培养选拔人才成效非常突出,在全省重点中学名列前茅。团员感叹,逸仙先生重视教育,视为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若在天之灵得知子孙奋发有为,应当倍感欣慰。中山城央视影视基地,作为孙中山故里景区的组成部分,浓缩了孙中山先生毕生革命的所有重要国内外历史场景。对于作家来说,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广州黄埔军校等再熟悉不过的景观,首次全部同时进入视野,这种时空交错好比从寂静中突然来到回荡着大型管弦乐的音乐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孙文纪念公园,巨型中山像屹立山头,被林荫大道、草坪和中山名人塑像群所簇拥,使人对中山市人才辈出的峥嵘近现代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充满南洋风格建筑群的孙文西路文化步行街,作为国内首家商业文化专题博物馆,它采用中西结合的三层错落式结构,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和包括孙中山《建国方略图》等300多件文物,完整回溯了近现代香山乃至珠三角的近代贸易、民族手工业发展,呈现了中山因其优越地理位置而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最后,采访团还来到大涌镇的红博城,展览馆内千姿百态的罕见木材原料和加工品,再次领略到祖国自然资源的丰饶和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未命名.jpg

带着新鲜热烫的横琴记忆,置身于同样重视生态环保、处处鸟语花香的中山市,眼前城市如园林,作家们深有感慨。两地人民都以自信、务实、厚德的精神,以闲庭信步的节奏推进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模式,不牺牲自然和长远发展来换取眼前喧嚣繁华,不盲从以GDP和摩天大楼来证明道路正确性和制度优越性,而是以人民幸福感与社会和谐为依归,坚定不移构建具广东精神、具民族自尊的小康社会。从而,大家对逸仙先生的革命情怀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在外侮惨烈、遭逢“千年未有之巨变”的时势,仍矢志不渝为国家复兴大业奋斗终生,不仅出于其崇高人格品德,也源于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自信心。他学贯中西,既懂得西方科学和近代政治的优势,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剔除糟粕后的精髓,懂得中华千年民族史经历了多次外侵、分裂而终将统一、繁荣、乃至推向新的文明高度,秦汉、唐宋、明清无不如此,因此他有对民族文化有机体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抱有充分信心,在吸取西方文化积极因素后,在驱除外侮、建立共和之后,中华民族必能实现伟大复兴,乃至向全世界输出具中国特色的面向未来的新文化。在他为南征北伐奔波、书写《建国方略》时,只有极少数仁人志士前瞻到这点;而到了今天,经历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亲身来到逸仙故乡香山(中山、珠海),即使再普通的一介市民,也能目睹民族复兴成真。

采风一路见闻的“双城记”,以小见大,反映了我们民族在经历了低迷、解放、崛起的社会转型后,不仅实现了温饱、富足,还实现了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族允诺,并且有望为处于西方价值滑坡、生态环境恶化的当代世界贡献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模式和生存哲学。在缅怀革命先辈、珍惜当下和谐安居之余,作家们也因而激发起更饱满的热情,自信自强,憧憬未来。当年,从中山翠亨村能走去一位国际公认的政治巨人;如今,在珠海横琴岛在建设一个具有民族尊严和时代风格的综合城市体;面向未来,珠三角、广东也同样能诞生更多具国际意义的伟人伟业,中华民族能创造出更辐射世界、影响未来的文化形态。作为中华民族和岭南人民的一员,广东文艺工作者没有任何理由对自己的创作题材、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妄自菲薄,而应当昂首阔步,自信、自立、自强地发掘南粤大地可歌可泣的一切人和事。正如大家在滨海城市长廊的灯塔前大合照,采风团员自勉将和文艺同行一起,以优秀作品构建起一座座散发着开放、包容和博爱之光的精神灯塔,照亮前方,激励广大人民迎风起航,驶向实现中国梦的未来海洋!

(文字、摄影:梁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