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行粤辽阔 > 行思录

同一天空下,绿色草原与蓝色大海

更新时间:2016-11-18 作者:郭勤亮

--------广东省作家协会汕头采风侧记

金秋十月,北国已飘起了雪花,南方却依然烈日炎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社会发展潮流和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作家创作出一批能传承时代价值,有强烈时代观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10月23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组织“结对子”单位内蒙古作协的作家和省内各地级市重点作家近三十人,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开展了主题为“海上丝路、侨乡文化”的采风活动。

台风“海马”的余威刚刚做客汕头,虽给汕头造成一定影响,但汕头的气温却没有下降,依旧炎热如夏,就像汕头人一样,要为远道而来的作家们献上一份热情,让采风团的成员实实在在感受到温暖。23日下午,怀着喜悦与期待的心情,我和副秘书长谢海衡提前来到潮阳区海门高速路口等候,一见面,来不及寒喧,大家就风尘仆仆来到海门莲花峰景区参观。这是一个4A级旅游景区,有海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过,这次是专门为看海的内蒙朋友安排的。景区主任肖泽阳热情地接待我们,亲自为大家当导游,在峰前、峰上、终南石、忠贤祠、观海长廊、文天祥塑像,激情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景区景点的具体情况,并带领作家们在“万人冢”前向被侵华日军烧杀轰炸而死的当地同胞鞠躬默哀,希望作家们不忘国耻,为国为民创作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肖主任热情好客和渊博的景区常识,对家乡和民族的热爱,深深地感动了作家们。

随后,我们赶到濠江区礐石风景区塔山景点参观。景区集山、海、石、洞、情、史、学为一体,为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汕头八景之首,与中心城区隔海相望,当年英、美、德等八个国家就在这里设领事馆,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史。此时,太阳已经躲了起来,天色渐晚,为赶时间,大家不顾疲劳,马不停蹄来到垂虹洞前,开始勇登高峰。这是礐石风景区最有特色的地方,洞府连环相扣、石阶通幽、山岩幽境、清静幽然。游客能在山下的垂虹洞直登到山上的飘然亭,在亭中欣赏汕头市区全景。由于洞穴幽奥、层次幽远、洞内光线幽暗,加上作家们一路的奔波劳累,此时登山确实有些辛苦,已经影响大家欣赏美景的雅兴。既来之则安之,作家们还是兴致勃勃,互相鼓劲加油,坚持登上了礐石山的“高峰”, 飘然亭上的风景也让作家们眼前一亮,心旷神怡。是的,独特的地质、地貌、奇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存于一个景区是极其少有和难得的。

当晚,汕头市作家协会在汕头迎宾馆6号楼会议厅为采风团举行座谈会,主席董建伟向采风团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副主席林渊液、林伟光,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林璇、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陈继平、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谢娇兰,金平区作协主席谢郁珊、龙湖区作协副主席杜祝衔等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采风团的作家们与汕头作家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了汕头市作家协会的情况介绍。《潮声》杂志社社长陈秀子和中访网记者周草也参加了会议。

第二天,天公作美,昨天热情的太阳似乎在睡懒觉,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吃完早餐,在作协理事陈炜鸿的引导下,我们坐车来到汕头小公园。小公园其实并不是公园,而是汕头开埠的发源地。这里有全国唯一呈放射状格局骑楼街道,条条道路通码头,既是终点,又是奔向海洋的起点,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群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汕头的历史,它们永远留藏着那些漂洋过海、远离家乡的华侨们美好的思念和记忆。现在虽然已经破旧败落,但它们的灵魂还在。漫步在小公园,作家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当年的雄姿。在原“南生公司”百货大楼和汕头大厦,作家们驻足拍照留影,似乎看到三四十年代汕头的繁华。记住乡愁,留住乡悉,保护和利用好这片独特的历史建筑,是作家们的希望,更是汕头人民的心愿。

参观了小公园,大家来到新建成的西堤公园,这里原是靠海的一片荒地,现在成了汕头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在这次“创文”活动中,汕头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汕头的变化,交通顺了、道路宽了、绿地多了、卫生整洁了。西堤公园中“侨批记忆”让作家们穿越时空,看到了侨乡潮人的智慧和诚信,设计者独特的创意更让作家们惊叹。在这块历史缩影面前,作家们认真观察,好奇、兴趣、喜欢,似乎不想漏掉每一个片断。临走时,大家到一块刻有“海滨剩馥”的大石前,以跨海礐石大桥为背景合影,让美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纪念。

在汕头开埠纪念馆,作家们边听讲解员对汕头开埠历史的介绍,边饶有兴趣的观看开埠文物陈列品,这些老物件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却是汕头开埠的见证,多是汕头市民自愿捐赠的,为的是能让后人多了解汕头的历史。开埠纪念馆一百多年的欧式建筑物依然风韵犹存,也得到了作家们的点赞。走出开埠纪念馆,作家们对旁边的老邮局又产生了兴趣,这也是一座欧式建筑,典雅稳重。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家却没有上车离开的意愿,依然在雨丝中留恋眼前的景色,作家们三三两两,相互交流,构成另一道美丽的风暴。还好,小雨很快就和我们告别了。

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作家们迎着习习江风,聚精会神地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这是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的,将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国际采购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中心和华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基地。发挥华侨资源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听了介绍,作家们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汕头人自豪,更为汕头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欢欣。蒙古族作家、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副社长伍金宝和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袁建华现场接受了汕头电视台的采访,谈了他们对汕头美好的印象和希望,相信汕头的明天会更好。

作家采风,美食文化也是一个内容。参观完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是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月眉湾”吃涮牛肉,这是潮汕人及潮汕地区比较喜欢吃的有特色的美食,特别是到了冬天,吃的人更多。这次接待方特意安排了这个环节,皆在让客人感受汕头的美食文化。不过这可难为不吃肉的女作家赵广贤,只能让其吃面条了,作为蒙古族人什么肉也不吃,确实有点意外。涮牛肉也即是牛肉火锅,吃法简单方便,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动手,但要有技巧,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和时间,小了短了肉不熟,大了长了肉又会老、没口感。由于人多分散,我们没能给大家很好的指导,也许有些人就享受不到其中的美味,吃不出精华及美食文化。但不管如何,作家们总算高高兴兴填饱了肚子完成了任务。汕头是美食之乡,各种美食数不胜数,只是因行程和时间关系,不能让作家们多品尝。有遗憾,才会向往,相信今后大家还会再来。

在通往南澳岛的路上,我们先到宜华木业博物馆参观,得到工会主席洪友明的热情接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作家们走过时光通道,感受宜华木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辉煌的成功历程,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设计生产的精美家具、高档智能的家私,所有的一切都让作家们大开眼界。博物馆收藏的原木、古家私等艺术品之多、之广、之大、之最更让作家们眼花缭乱、惊叹不止。宜华人确实值得自豪和骄傲。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作家们终于要进入向往已久的南澳岛了,心情是否会像大海一样呢?南澳是广东省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海岛县,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的海面上,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青澳湾、有存在于海边沙滩的宋井、有传说中藏宝地金银岛、有建于明朝万历四年总兵府等,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厚,具备了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发展优势。只有到了南澳岛,才能见识真正的大海。在南澳跨海大桥上,作家们在车里有的用手机拍照,有的则欣赏窗外的美景,很快就到了我们的住处“欣涛度假村”,这是目前南澳最好的酒店,酒店就在海边的山旁,视野宽阔、卫生整洁、设施齐全。为了给作家们创造更多更好欣赏大海的机会,我们特意请酒店安排了靠海的客房。当我走出客房来到阳台,隔壁的文友已在眺望大海,“嗨,原来你也在这里”,打了招呼,倚栏观海,此时此刻,心胸怎能不宽广呢。

下午四点多,我们又集中出发到南澳博物馆参观“南海一号古沉船”文物展品,在参观的过程中,南澳老作家柯世伦向大家赠送了自己创作的《南澳风》一书,作家们还争相请柯老签名,让其过了一回“明星”瘾。当我们来到北回归线标志“自然之门”时,天色已经晚了,但丝毫影响不了大家的兴致,拍照仍然是大家的首选。在“自然之门”前,人们不得不仰望,世界上有北回归线经过的城市不多,汕头就是其中之一,有北回归线经过的海岛更少,南澳也是其中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南澳岛更迷人。作家们来到北回归线旁的海边沙滩,面对大海真情忘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有的干脆脱掉鞋子,光着脚与海浪亲吻。有几位作家站成一排,忍不住大声对着浪花涌动的大海呼唤,喊海声声,笑语飞扬,伴随着阵阵涛声,回荡快乐的音符。与大海对话,是消除疲劳、忘却烦恼的最好方式。尽管大家游兴未尽,留恋忘返,我还是狠心地把大家赶回了酒店。

作家是多才多艺的,来自广东茂名的作家刘付永坚在晚餐时为大家表演了小魔术,搏得阵阵掌声。作家也是多情浪漫的,吃完晚饭,大家忘却疲劳,又兴致勃勃来到南澳海滨路,相约与南澳晨风文学社在海边进行联欢。这时,社长李锦顺拿来了“流浪音响”,大家席地而坐,以夜空为幕,以大地为舞台,以大海为背景,和着涛声尽情表演。广东海丰县作协副主席许宇帆第一个站出来为大家演唱了家乡的白字戏,高吭浑厚的唱腔赢得掌声一片;蒙古作家马英和塔娜则用蒙语为大家演唱了家乡民歌,天籁般悦耳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当地老百姓驻足观看;汕头作协郭勤亮也和着歌声为大家表演了舞蹈,并配乐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海的思念》;汕头作协副秘书长谢海衡为大家演唱了歌曲《天边》,南澳晨风文学社的黄克强为大家表演了潮剧和京剧,南澳晨风文学社的李锦顺为大家配乐朗诵了诗歌《人民万岁》,等等。海风阵阵,清爽怡人,海浪声声,悦耳动听,夜色浓浓,令人沉醉,灯光灿烂,让人迷恋。最后,大家走在一起合唱了《难忘今宵》,为联欢会划上圆满的句号。联欢会简单、简陋,却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更有利于作家们相交相识相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第三天,天气依然风和日丽,采风团就要离开南澳岛了。为了实现我的诺言,为了满足大家喜爱大海的热情。我带着大家来到海边栈道,让作家们与大海进行亲密接触。大海是一个能让人放松心身的地方,帅哥美女们到了这里都不怕危险,不怕晒黑皮肤,在礁石堆中,在烈日下,上窜下跳,欢呼跳跃,摆姿势、找角度,尽情拍照。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我真不忍心劝阻,却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到了南澳国家森林公园,作家们只能走马观花,在龟埕、龟湖和知青旧址、抗日纪念馆转了一圈,摩崖石刻等其它景点都没能前往欣赏。在抗日纪念馆,揭阳市作协副主席许小鸣还为大家当起了讲解员,这对她来说是小菜一喋,近几年她为关爱抗战老兵劳心费力,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出版了专著《我和我的抗战》。其实,南澳岛的美,仅用眼睛欣赏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心去感受。由于时间关系,作家们无法领略南澳所有的美景,但大家会把在南澳岛上相处的美好时光留在心里。

 文学成就缘份,缘份让人相遇,相遇产生文学。作家们从祖国最北的内蒙古到祖国最南的汕头,实践了绿色草原与蓝色大海的碰撞,成就了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水火交融、激情满怀,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国家的辽阔与强大、富饶和美丽。这是一次难忘之旅,不仅促进文学交流,也增进了双方的感情。大家虽然来自各地,个别作家的名与人还对不上号,可大家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相聚不易别也难,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大家都难分难舍了。在宜华欢乐天地的告别午餐上,大家依依不舍,举杯相约相邀、情深意浓。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采风团团长张继炼忍不住为大家高歌;广东省作协组联部调研员、采风团领队肖馥筠在现场气氛感染下,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优美的舞姿蠃得大家的喝彩;诗人孙可歆则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获奖诗歌;汕头作协黄学文唱出了《相逢是首歌》。啊,酒喝干,再斟满,不醉不还。

是的,“一路上有你”,真好。内蒙古阿拉善盟文联主席马英当起了随团摄影师,把大家瞬间美好的相片制作成精彩有趣的搞笑图片,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喜悦;省作协组联部主任科员梁健辉和汕头作协副秘书长、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编辑谢海衡也为大家忙前忙后,辛苦服务;肇庆的谢玉清、中山的徐秀玲,把采风相片制作成音乐相册,大家分享了快乐;还有珠海的彭宏力从广州到汕头一路上的定位直播。等等。人离别,情还在,让我们也记住这些名字:丛龙瑞、包布仁、杜卫国、杨喜庆、卢少英、李洪、古登信、邹业本、邓旺山、梁德荣。相聚短暂,友谊长存。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这难忘时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海上丝路、侨乡文化采风点赞。

再见了,南澳,再见了,汕头。诗意旅途,难忘之行,文学不散,友谊不散!在同一片文学天空下,让我们的绿色草原和蓝色大海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