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作协动态

刘浩华同志逝世

更新时间:2016-10-17

刘浩华,广东龙川县人,生于1946年12月。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卒于2016年9月30日,享年71岁。

刘浩华6岁时,父亲身亡。上小学时,因是无众爹的孩子,其他同学伙伴都不愿与他玩耍,于是他课外书读得多了些,放学、节假日则以割草拾柴为主,有时也去河溪边抓蟹摸虾。读6年级时,在校内黑板报上发表了一首题为《积肥》的小诗,后为龙川县文化馆一位县文艺刊物的编辑看到,正式刊登在县文艺刊物上。从此,刘浩华对文学有了兴趣。

小学毕业后,刘浩华考上韶关地区艺术学校。因有村干部说他父亲有历史问题,便扣下了他的录取通知书。他只能在村里放牛、受欺凌。两年后,刘浩华复考初中,考入龙川县佗城中学,陆续在县刊及《广东农民报》上发表诗作。同时结识了校内颇有名气的文学爱好者袁伟才、刘炳宏、沙桂照等人,文学创作兴趣渐浓。

1963年春夏之交,刘浩华因故愤然辍学,回乡务农,并自学大专中文系课程,任农村基层干部10余年。

在省里举办的肇庆鼎湖创作会议上,刘浩华初识梅县知名作家黄焕新,两人一见如故,诚挚相待,会后随其去广州,结识了原《南方日报》副刊编辑李孟昱同志(后为总编社长)、李钟声、花城出版社的范汉生(后为社员)、《作品》杂志的丘超祥同志(后为文学院副院长)及欧阳翎等诸位文学前辈。刘浩华1980年开始在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980年第10期《广东青年》推出他的小说《春光在这里》,1980年5月28日《南方日报》发表他的诗作《机耕路》。从此,刘浩华在文学之路上跋涉。

1985年,刘浩华被调入县文化馆工作。他更加不计日夜地进行文学创作,在《广州日报》、《花城》、《广东农民报》、《文艺生活》、《广东公安报》、《中华传奇》、《天涯》等报刊发表数百篇作品。《广东公安报》专栏推出他许多散文、杂文。1995年,广东省国家安全厅《隐蔽战线》的舒白同志(真名不清楚)与他联系,要他写不公开的反间谍小说,他开始涉足国家有关专线专栏写作。北京《作品与争鸣》、《三月风》曾推出他多篇评论及散文。后任县文化馆副长,县《文艺报》主编,后为副高级馆员,《龙川文艺》主编。

1988年11月8日《南方日报》发表刘浩华的小说《月亮走,他也走》,并获奖。《南方日报》曾连载他的长篇小说《午夜行动》。从《南方日报》发表评论他的小说《枯藤被弯刀砍落》开始,又先后发表了姚燕永同志的两篇专文评论他的小说:《东江之子的艺术追求》、《广东公安报》陈保安同志的《血与火交织的壮烈之歌》,广东省社科院黄承基同志的《“走进晨曦”导读》、广东省国家安全厅易有国同志的《广东铁杆作家刘浩华》,共数十篇评论。
刘浩华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奖项19项,其中,《党旗下的父亲》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征文奖。
刘浩华曾加入原惠阳地区文学艺术联合会。1986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尔后为理事、大会代表,评论委员会委员。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任河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2002年当选为河源市作家协会主席,2007年被聘为河源市作协名誉主席。

刘浩华几十年笔耕不缀,直到病重临近逝世前还在创作小说,一生著述颇丰,著有长篇小说《黄金通道》、《午夜行动》、《血染东江月》、《谍海苍茫》,散文集《走进晨曦》,小说散文集《蔚蓝色蝴蝶梦》、《东江女人》等十部,与人合编文集六部。作品获《南方日报》文艺副刊优秀奖、国家某刊物专栏优秀奖各两项、《黄金时代》散文二等奖、河源市委文学贡献奖及长篇小说一等奖。另获广东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优秀编选工作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