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派·沙龙 > 文学四进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活动赴东涌中学开展活动

更新时间:2016-09-13

6月22号下午,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活动来到了南沙区的东涌中学,由华南理工大学的徐肖楠教授和着名作家王十月作了精彩演讲,该校师生约3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当天下午,烈日炎炎,东涌中学的多功能厅大教室中,坐满了一群饱含着求知欲望的高中生,孩子们对文学的热情不亚于高烧的天气。

首先是作家王十月作了题为《总有微光照亮》的演讲,他以一个颇有些不走寻常路的观点作为开头,抨击了当前体制下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呼吁校方,为严苛的管理松绑,让教育回归活力和个性。王十月的演讲赢得了学生们由衷的掌声,引起了沉重学业压力下的学生们的强烈共鸣,现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接下来,王十月以一个又一个小故事的形式以及他自身的经历,穿插着沈从文、汪曾琪等这些文学大家们的例子,将学生们带进文学的殿堂,告诉学生们,生活应该恢复它本来面目,简单自由纯粹,文学就像生活中的光,为生活添加一些趣味,照亮脚下的路。

徐肖楠主要从科学与文学对比的角度,旁征博引,按六个方面,层层递进地介绍文学的概貌,揭开文学的朦胧面纱。他首先提出,我们需要怎么样来看待文学,文学就像一个带交叉小径的人类秘密花园,如果没有这样想象和向往的情趣,就不可能进入这个花园,有什么样的文学,也就有什么样的生命,而生命有什么样的性情,文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徐教授展开介绍科学与文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一对翅膀,不同的是,这两者实现梦想的方式,现实生存的梦想与心灵世界的梦想有所区别。接下来,徐教授选择最近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来作为科学的切入角度,徐教授将其与文学进行对比,就算是发明了可以写出小说的智能机器人,它依然不能代替人类大脑,进行文学创作,因为文学是一种对生活的诗意改变,而且生命品质的根本方向和精神无法改变的,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及的。既然只有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更高的诗意生活以及爱与美的生命品质,那么要虚构和想象的诗意生活,生活就要常常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讲座最后,徐教授总结了科学与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为了让人类生存得更美好,但前者永远都无法取代后者,文学的本质就是以美的形式处理生活,改变心灵,这是科学无能为力的地方。

本次讲座结束后,热心的同学们又围住两位老师,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当前教育与文学的问题,久久不肯散去。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周西篱和叶海燕、王璐,南沙区作协主席何霖等参加了此次活动。(文/王璐 摄影/叶海燕、王璐)